一张长桌,20把椅子,在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里,我市第一家民办夜校老干部家庭夜校于11月6日晚正式开课了。来自市感恩文化促进会、爱民感恩读书会、全民阅读促进会、伏羲文化研究会、家风文化研究会等群众团体的20名读书爱好者围坐一堂,交流学习体会,共忆党史、共话感恩、共谋发展。
老干部家庭夜校由我市81岁的退休老干部李爱民发起创办。他把自己家里的一间卧室腾出来进行改造,作为夜校学习交流的固定场所。室内墙上粘贴了原创作品《感恩词》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感恩金句版面,窗户两边粘贴了“读感恩书 铸感恩魂 ”“办感恩事 做感恩人”的楹联。小屋看起来虽然简陋,但充满了浓浓的感恩文化气息。
“市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四个濮阳’中的‘幸福濮阳’建设就与我们的感恩文化息息相关。幸福离不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的城市才是幸福之城……”应邀参加活动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董玉清在夜校开班式上作了专题报告,传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八次党代会精神,并分享了她个人对感恩的认识和思考。
聆听报告后,在场人员争相发言,谈收获、提建议。市家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彪率先说道:“我越来越体会到感恩与家风建设是‘近亲’,而且我认为清廉濮阳建设和家风建设的纽带就是感恩。懂得感恩才是最好的家风,在感恩中才能传承好家风家教家训。”
“排雷英雄”白洪普向大家动情地讲述了他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亲身经历,并感慨地说:“战场上,战友舍命保护自己;负伤后,国家派最好的医生给我们看病。我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战友,我要把战场上的感人事迹讲给更多人听,让爱国主义红色教育代代传承下去。”
“今天这场夜校班开了个好头,后续关键是要坚持下来。除了爱民感恩读书会固定成员,要根据主题带动社会各界的人分批、分期广泛参与。”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魏胜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大家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抒发对党对国家对亲人对朋友的感恩情怀,现场不时响起一次又一次的掌声。“今天的夜校班很接地气,有理论、有实践,收获很大,感触很深。我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多举办一点,我争取每场都来参加。”夜校班结束了,市感恩文化促进会成员陈清让仍意犹未尽。
在老干部家庭夜校第一期的成功举办,让李爱民老人激动不已,听着大家深情的讲述,他几次眼含热泪。李爱民从2013年起就致力于感恩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先后打造2处感恩文化宣传阵地,组建讲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志愿者服务队到基层开展宣讲活动120余场,并通过组织书法笔会、专题讲座、义写春联等不同形式,让感恩文化逐渐渗透到群众的心田。
“今晚夜校班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信心大增。今后每个月,我们要至少举办一次。”李爱民信心满怀地说,“我要发挥余热,利用老干部家庭夜校这个新阵地,与这些志同道合的退休干部和热衷于感恩文化的一起研究感恩、传播感恩,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记者 樊欣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