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冬日的暖阳照耀在豫北大地,濮阳市“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志愿服务队来到清丰县韩村镇、大流乡开展活动。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刘博义,清丰县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韩继考,韩村镇党委副书记李娟,大流乡乡长程祎允,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濮阳分会会长、濮阳市爱民感恩文化园志愿服务队队长李爱民,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濮阳分会秘书长崔华增,市知名书法家成相周,市六一爱心助学中心秘书长王艳姣,东风风神汽车销售公司爱心人士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市委宣传部、濮阳日报社主办,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濮阳网、濮阳市爱民感恩文化园志愿服务队承办。
韩村镇政府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村干部、党员代表、“好媳妇、好婆婆”代表100余人在会场聆听了这场“精神讲座”。李爱民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此行目的和意义。他诵读了由濮阳市文化精英共同创作的128字《感恩词》,并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感恩的重要论述,他说道:“在全市开展这个系列活动,对社会、家庭都有用,正是在这样的国民教育、家庭教育中,才能更加深刻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宣讲员崔华增作了题为《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现代化强国》的主旨演讲。赠送书法活动在全国文明村——韩村镇西赵楼村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早有群众在等候,成相周挥毫泼墨,应党员群众要求,挥笔写下了《厚德载物》、《感恩祖国》等书法作品赠与大家。成相周挥毫泼墨之际,清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纪卫举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同志愿服务队就乡风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作了交流和探讨。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韩村镇是省级文明镇,比较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这次志愿服务活动在韩村开展,对咱们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村干部们通过学习,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回去后又是‘宣传员’、‘传播者’,凝聚每个家庭和全村的向心力,使工作得到更好的提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李娟告诉记者。
活动中,李爱民一行参观了西赵楼村食用菌基地,基地面积300亩,以种植双孢菇为主,“今年是个丰收年,产量高、效益好,一天能收入两三万。”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村党支部书记卢午申说道。蘑菇大棚内一名84岁的老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正坐在一旁快速地修剪采摘好的蘑菇,老人告诉大家;“还是共产党好、大队干部领导的好,我一天能挣不少钱,每天都来,没有隔过天。”据卢午申介绍,西赵楼村还打造了幸福院,村里的留守老人每天都可以在这里吃饭,未来,西赵楼村打算将村里的闲庄子利用起来,展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大流乡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着“外学张家港,内学大流乡”的美誉,如今的大流乡,仍然景色好、产业多。下午2时,志愿服务队一行来到大流乡刘圈村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
大流乡里有条件的村子都建设了文化广场,由乡文化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单刘圈村一个村子,就辐射了周边几个村庄,吸引带动了周边群众参与进来,“快乐星期天”、“戏曲下乡”等各种类型的文艺活动经常在这里上演,扭秧歌、打快板儿、跳广场舞……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群众们的文艺特长也被激活了。
周围村子的党员干部也来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听起了课,李爱民向往常一样,同大家分享了有关感恩文化的开展和传播;崔华增幽默风趣的主旨宣讲也得到了在座干部群众的好评,掌声不时在会议室响起;成相周向大家赠送了《中国梦》、《中华魂》《自强不息》等书法作品。程祎允对志愿服务队一行的到来表示了感谢,他希望大家将老师讲的课程仔细琢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踏实工作,保持热情,将家乡建设的越来越好。
王庄村党支部书记任长建也是会场上听讲的一员,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粉皮厂:“祖传手艺,纯手工制作的绿豆粉皮,销路还不错,作为乡里的扶贫产业,我们也为脱贫攻坚付出一份力量。” 市乾雨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大流乡谢里固村,公司经理解省伟也得到了一幅成相周创作的书法作品,公司主要生产挂面,建厂将近20年,由最初1条生产线,日产量20多吨,到现在3条生产线,日产量达80吨。“正是由于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厂子才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我们的挂面在南宁、东北三省、湖南湖北销路都很广。光湖南邵阳一个月就有将近400吨的销量。”解省伟说道。(记者 刘迪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