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绚丽濮阳 圆梦小康 ——濮阳日报社记者增强“四力”一线行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这个落河村不简单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24 07:54:31   

微信图片_20200624074849.png

背靠黄河大堤的濮阳县渠村乡大芟河村是一个落河村。全村1500多口人,可用耕地300多亩,人均只有2分地。在大芟河村村民眼里,耕地或许比金子还要珍贵。

“几十年前,俺村的耕地也多着呢,人均能合到将近2亩地。”6月22日,在大芟河村村口,望着奔涌东流的黄河,村委会主任李万强打开了话匣子。

从人均2亩地到人均2分地,这种断崖式下降是何缘故,锐减的耕地又去了哪里?

耕地“跑到”了村西头的渠村分洪闸。渠村分洪闸是由水利部黄委会设计、水利部第十一工程局施工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全长749米,共有56个泄洪孔,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闸”。当黄河花园口出现每秒22000立方米以上特大洪水时,该闸将向北金堤滞洪区提闸放水,从而确保黄河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修建渠村分洪闸的时候,俺村群众二话没说就让出了几百亩地,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是国家工程,国家的事大于天。”李万强坚定地表示。

李万强介绍,渠村分洪闸建成后,由于黄河河道受到了影响,这些年黄河不断地向北岸滚动,不仅该村部分耕地掉入了黄河,整个村庄也只能跟随着向北转移。与此同时,为确保黄河安澜,国家还相继实施了黄河大堤加固、黄河控导工程修建等多项重点工程,大芟河村的耕地只能持续“瘦身”。

耕地“跑到”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期间172个重点水利工程之一,肩负着向雄安新区白洋淀补充生态用水的任务。该工程全长482公里,总投资42.4亿元,设计年引水量1.2亿立方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首所在地就是大芟河村。

据介绍,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共征用了大芟河村1400多亩耕地。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崔二东说,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村民后,村民纷纷质问他:“为啥每次牺牲的都是咱村?”“把这些地交出去,咱以后靠啥生活?”崔二东不急不躁,等大伙儿把怨气撒完,逐一算起了政治账、发展账和国家帮扶政策。就这样,村民心中的坚冰慢慢地融化,接受了这一现实。

更令人动容的是,为确保一渠清水流向雄安新区,自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正式通水后,大芟河村仅有的300多亩耕地就没有再用过农药和化肥。村里的30多名党员还自发组成护河队,不定期到黄河岸边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取水口开展护河行动。

“俺村群众一直就这样,只要把道理说清、政策讲透,宁愿自个儿多牺牲点、多奉献点,也绝不会拖国家的后腿。”村党支部书记宋汉义说。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个一直在为国家奉献的落河村。近年来,大芟河村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帮扶下,整合资金入股了一家服装厂,每年可分红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不仅如此,渠村乡还充分挖掘大芟河村毗邻黄河,又有渠村分洪闸、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取水口的优势,计划大力发展黄河观光旅游业,切实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到时候,俺村就能实现从种庄稼到‘种风景’的蝶变,我们正朝着这一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对于未来的发展,宋汉义充满了信心。(记者 贺德敬 王金勇 李振涛 通讯员 晁亚涛 文/图)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