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绚丽濮阳 圆梦小康 ——濮阳日报社记者增强“四力”一线行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龙都大地唱响丰收歌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5-28 08:15:06   

编者按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之年。即日起,本报开设《绚丽濮阳  圆梦小康》专栏。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全视角讲好出彩濮阳人的奋斗故事,动员和激励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勠力同心,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绚丽篇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敬请关注。

微信图片_20200528081006.png

5月26日,濮阳县郎中乡管白邱村成方连片的麦田里,两尺高的麦子已然发黄。微风吹过,麦叶间细碎的摩擦声悄然入耳,让人提前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看现在的长势,今年的收成错不了。”憧憬着丰收的景象,当地种粮大户、应慈植保农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应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应慈植保农资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60余人,托管土地6000余亩。今年春节过后,为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作社通过提供农资购买、春耕春管等专业化服务,积极引导小麦种植走上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既确保了夏粮增收,又把农户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

应慈植保农资专业合作社是我市面对风险挑战,稳住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生动写照。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我市作为河南的粮食主产区、国家规划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季农业生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抢抓农时,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据农业专家田间调查,全市小麦平均亩穗数预测为39.1万穗,穗粒数34.9粒,千粒重43.9克,预计平均亩产509.2公斤,较上年增加7.7公斤。

“能有这样的收成,真是不容易,多亏了农业部门的统筹协调、服务指导。”梁应慈由衷感叹道。和往年相比,今年夏粮生产的这场攻坚战格外艰难,既要过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干热风等关口,还要破解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农资运输难、生产管理难、指导服务难、企业复工难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市农业部门用担当和作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市农业农村局在春节期间就成立了以局长杨运教为组长的春耕生产领导小组,并实行党组成员分包县区制,分别督导各县区抓好落实。因受疫情交通管制等影响,为保证农资市场供应,我市积极向省农业农村厅沟通协调,为农资企业办理省内涉农生产运输通行证1375个,有效解决了农资运输难题。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区域站积极组织以村为单位统一购买生产物资,或依托当地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对接中原大化等农资生产企业,成立生产互助组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社400余个,为农业生产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实现了疫情管控不放松、农业生产不落空。

为减少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接触,今年我市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利用远程专家系统、12316等平台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手段,点对点、面对面为农民群众提供了26万人次麦田管理技术服务,强化了技术指导和信息传递,推动了科学防控措施的落实,搭好了丰产架子,夯实了小麦丰收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黄河滩区,到仓颉故里,饱满的麦穗迎风摇曳,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让我们牢记嘱托,奋力书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濮阳答卷”。(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周冰冰/文 记者 高崟人/图)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