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总攻战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总攻战
狠抓兜底保障 确保不落一人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11-23 07:04:04   

微信图片_20201123075638.png

市四季青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建设了我市第一个蔬菜育苗中心。目前,育苗中心每年培育瓜菜种苗4000余万株,带动周边5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致富。

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切实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要求。其中守住底线,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救助保障措施,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扛牢兜底保障责任,针对特殊困难群众分类、精准、综合施策,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补尽补、应帮尽帮、应扶尽扶,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落实社会救助政策

兜住民生底线

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兜底相关政策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织密低保兜底网。今年,我市将全市农村低保年标准提高到426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不低于178元,确保农村低保标准高于脱贫线,实现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坚持户保与人保相结合的原则,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纳尽纳、应兜尽兜、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34922人,累计发放资金23798.56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低保对象59354人,发放资金10867.99万元。建立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已启动7次价格补贴,发放资金3640.7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11.56万人次,月人均补贴32.63元。

织密特困供养网。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与其他制度有效衔接,及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全市特困集中、分散供养年标准分别提高到8000元、5540元,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照料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0元、80元、100元,有效提升了特困供养对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特困人员18270人,累计发放供养资金 8917.1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74人,发放资金 3630.59万元。

织密临时救助网。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明确救助对象类别,合理制订救助标准,简化优化审批程序,拓展完善救助方式,不断增强救助时效性。对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支出型、急难型未脱贫户,以及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原则上给予每人不超过当地当年城市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倍的临时救助金额。截至目前,全市实施临时救助 8239人次,累计发放资金 1236.6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临时救助 2786人,发放资金 309.51万元。

健全长效机制

防止困难群众返贫致贫

民政部门不仅在保基本民生上下功夫,更在防返贫致贫上做文章,切实提升脱贫成效和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

聚焦三类重点群体。全面落实《濮阳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二十条措施》,对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在脱贫攻坚期内,这三类人群中的低保对象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将分别给予12个月、9个月、6个月的渐退期,确保未脱贫户稳定脱贫,有效防止脱贫监测户返贫和贫困边缘户致贫,做到精准兜底、稳脱渐退。

强化居民状况核对。建立社会救助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扶贫部门做好对接沟通,推动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在对象识别上衔接、在优惠政策上共享、在信息平台上链接、在精准施策上同向。依托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做到对象精准、兜底精准,不错保、不漏保。截至目前,已核对各类救助对象201067人(次)。

开展低保专项治理。聚焦农村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脱保、漏保问题,深入开展清理排查,累计排查15万余人,新纳入低保对象337户634人,退出193户264人,其中疫情防控期间重点排查2917人、纳入救助范围381人。

关注特殊群体

完善关爱保护体系

关注病残、孤老、弱小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必要的关爱保护,播撒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确保他们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掉队。

关注病残。创新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机制,全面推开省级试点工作,加强信息化管理,下放审核确认权限,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审定程序,定期比对数据,做到及时发放、精准发放,确保应补尽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困难残疾人408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987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1906万元;共有重度残疾人524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758人,累计发放护理补贴2540万元。

关注孤老。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建立定期巡访制度,把事实身边无赡养人或赡养人无赡养能力的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关爱服务范围,实施精准关爱服务。推广范县“邻里照顾、集中托养、居村联养”模式,妥善解决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照护供养难题。目前,范县已率先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3个,惠及老人668人。

关注弱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将困境儿童、贫困残疾儿童、重病儿童、未成年人和其他因临时困难返贫的儿童,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家庭作为重点关爱保护对象和服务保障对象,及时足额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做到应扶尽扶。截至目前,全市为1202名孤儿(含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养育费849.2万元。(记者 段利梅 文/图)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