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总攻战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濮阳喜获“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征集活动大奖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10-13 16:09:49   

近日,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扶贫》杂志社和新华网主办的“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集活动,公示获奖名单,河南省共4篇文章获奖,其中濮阳市2篇:濮阳县文广旅体局二级主任科员、驻郎中乡芦里村第一书记王存勇撰写的《初心不改扶贫志 难以割舍驻村情》荣获一等奖(全国共有10篇);市扶贫办政策法规科科长韩惊涛撰写的《扶贫情深》荣获二等奖(全国共有15篇)。10月11日,市扶贫办接到“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集活动邀请函,特邀请韩惊涛同志于10月14日代表河南省赴北京参加颁奖典礼。以上获奖的2篇文章,充分反映了我市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折射出他们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树立了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他们的感人事迹是我们全市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平凡中彰显可贵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现将这2篇文章转发如下,以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捋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为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全面胜利努力而奋斗!

初心不改扶贫志  难以割舍驻村情

王存勇

“我农村生、农村长,是一个十足的农民,真心回报养育自己的农村是我多年的愿望,也是我的梦想。”正是源于这份“初心”,2016年4月,带着组织的嘱托我来到了郎中乡芦里村任第一书记,入村四年多来,我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老百姓急需的小事办起,真情、真意、真心帮扶,我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群众,把帮扶百姓脱贫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用实际行动阐释了“第一书记”的深刻含义,用责任担当实现了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发动群众苦口婆心,发展产业风雨无阻,和贫困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为了使命,为了责任,为了承诺,更为了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带着感情去“扶”,用“心”聚民心。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赴下身子,扎下根子,放下架子,融入群众,是扶贫工作的法宝。入村以来,我对自己提出“四个不”,即在村“不穿白衬衣,因为群众会担心弄脏你的衣服而和你保持距离;不戴墨镜,因为群众会觉得你对他们不尊重;在群众家喝水不用自己的杯子,否则群众会认为你嫌他们不干净;群众反映问题无论对错不拒绝,否则会让群众感到心寒……”这些事虽小,但无形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贫困户郑石军,三口人,三个“光棍汉”。大儿子患精神分裂症时常发病,二儿子三十多岁没人提亲,妻子受不了现实的打击,喝药自尽,郑石军每天以酒为乐,昏昏度日。2016年5月第一次走进这个贫困家庭,满屋的酒瓶散落在每个角落。看到这个“失落”的家庭,怎么脱贫?我几夜难眠。为让他树立生活的信心,我多次与郑石军谈心交心,发现他有种菜的技术,我自费拿出5000元钱,帮助他种植了10亩大葱、30亩红薯,我对郑石军说:“老郑,这40亩地我们一块种,我出钱你出力,如果赔了,钱算我的,如果赚了,钱算你的。”在大葱种植、生长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要到地里面查看长势,周围群众说什么的都有,这是我到村开展的第一件大事,只能成功。但是,老天故意为难,2016年入冬前突降了一场大雪,将1万多斤大葱冻在了地里。为解决大葱的销售难题,我利用微信朋友圈转发变卖,冒着严寒带领郑石军进城卖葱,先后到县政府机关餐厅、公路局餐厅、石化路、昆吾二期、泰和花园、巴黎街等小区、路边和饭店打着“第一书记”的牌子叫卖,在住宅小区,凡是买葱的市民,我义务把葱背到楼上的居民家中。从早上五点出村,一直卖到晚上九点多,虽然一天没有顾上吃饭,满身泥土,但一万多斤大葱销售一空。郑石军感动得泪流满面,发誓一定要摆脱贫困。“我今年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过去脱贫不敢想的事,王书记帮我实现了……”芦里村群众自编的河南坠子《王书记卖葱》成为群众街头巷尾每天传唱的议题。

图片1.png

帮助贫困户卖葱

解决好一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胜过千遍百遍大道理,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芦里村最穷孩子刘志远是我认的“干儿子”,孩子父亲是聋哑人,母亲重度精神病,二人都是一级重度残疾,孩子从小在邻居的接济下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2016年第一次见到这个贫困的孩子,破烂的衣服,蓬乱的头发,脏兮兮的脸蛋,已经10岁了还没有上学,在大街上跑来跑去。哑巴、傻子、未成年的孩子,如何改变这样家庭的状况,我决定从孩子入手,主动与孩子交朋友,积极为孩子谋出路,针对孩子活泼好动的性格,经过多次协调,把孩子送到濮阳市杂技学校杂技与魔术专业学习,同时又协调爱心人士予以资助,不足部分由我予以补贴,孩子的上学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在孩子在濮阳市杂技学校已经学习了三年多,十分喜欢杂技这个专业,在濮阳市2019年杂技艺术节期间已经登台演出,为孩子将来发展找到了一条合适的门路,真正实现了“培养一个学生 改变一个家庭”。有次我去学校看望孩子,孩子怯生生地对他说:“我爸爸哑巴,从小没有叫过爸爸,我能叫你一声爸爸吗?”看到孩子天真的目光,我与孩子相拥而泣,无法拒绝孩子的祈求,从此,我这个第一书记与芦里村的最穷户结成了“亲戚”。孩子的问题解决后,如何让重度残疾人创业增加收入,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难点。孩子父亲刘书行虽然聋哑,但很聪明,为解决其生活困难,我想方设法购置了货架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利用他家靠近大街的房子,建起了一个自助式的扶贫爱心超市,超市内的所有物品均明码标价,群众买东西按标价自觉把钱放到指定的捐款箱,并充分发挥党员互助组的作用,指定党员刘忠海帮助解决超市货源等问题,每月纯收入600元左右,这样一来,两个重度残疾人基本的生活困难得到了有效解决。爱心超市,也是良心超市,它考验着芦里村群众的良心和美德,它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温暖。《河南日报》农村版以“扶贫爱心超市 情暖贫困家庭”为题进行了报道。

图片2.png

群众赠送第一书记的部分锦旗

引导群众上项目、找门路是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抛弃为上项目而上项目的思路,从帮助解决群众家中的一些杂事家务入手,取得群众的支持与配合。贫困户小胜,28岁,在农村来说已属大龄青年,由于家中贫困,一直在北京等外地打工,在打工过程中,结识了辽宁省朝阳县的孙梅,并产生了感情。2016年春节期间,女方父母来男方家中认家,当看到破旧的家,对婚事坚决不同意。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了解情况后,主动当起了红娘,及时与女方父母进行了沟通:1.婚姻自由,父母尽量不要干涉;2.男方目前虽穷,但孩子有志气,工作队一定会帮助找到致富门路;3.婚事不要推死,半年以后看成效。在我的帮助下,小胜成功贷款5万元,再加上打工的小积蓄,他办起了合同肉鸡养殖项目。由于勤劳肯干,效益明显。在我的多次沟通协调下,2016年7月10日,女方父母再次来到了芦里村,看到新建的鸡棚和热火朝天的干劲,再加上半年多耐心细致的沟通,心中的疙瘩解开了,终于同意了婚事,办理了登记结婚手续。从河南濮阳到辽宁朝阳相距1008公里,这正是“第一书记当红娘 千里姻缘一线牵”。

图片3.png

郎中乡芦里村群众送匾现场照片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2019年2月,全村110户群众联名赠送了长1.8米高1.2米的“人民公仆”木雕大匾。作为第一书记,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该干什么;才能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帮其所困,解其所惑;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群众,才能取得群众真心的支持和拥护。

带着责任去“帮”,用“情”破解难题

“要致富,找支部”。我深知,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必须建强基层支部堡垒,重点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2018年5月,农村“两委”进行换届,为选准配强支部书记,通过我多次调查走访,在外创业多年的郑国亮进入视野,郑国亮2008年以来担任濮阳市环宇微晶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能折腾,不服输,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厂子发展到资产1000多万元的明星企业。为说服郑国亮回家任职,我带领村党员多次到厂拜访说教,在换届选举中,他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与王书记的驻村投入相比,我放弃总经理回家,我觉得值。”在郑国亮的带领下,芦里村目前各项工作在全乡都名列前茅。为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10月组建成立了“濮阳县宏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亩,筹资40万元发展种植艾草,带动贫困户12户顺利脱贫。2019年除夕之夜,在万家团聚的时刻,我放弃与家人团聚,抓住春节乡土人才回家的机会,与在外人员一起议发展、交朋友,积极争取他们回家创业。像这样的除夕之夜我已坚持了3年,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召群众,用夸父追日的精神战胜贫穷。在我的执着感召下,在郑州从事坚果加工30多年的郑国勇投资500万元回家创办“坚果加工产业园”,“王书记为了村里的发展,除夕等我回家,作为一个芦里人,不回家办厂,我寝食难安。”郑国勇说。目前“濮阳美猴王食品有限公司”一期已投入运营,安置劳力32人,其中贫困户11户,月增收入2000元。公司注册了“棕熊”、“泼猴小圣”商标,2019年9月20日参加了河南省广播电视台举办的“电商+扶贫”第一书记产品展示活动启动仪式。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参加了县扶贫办组织的第一书记产品展示活动。为促进公司二期尽快扩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5月,多方争取资金350万元、占地5000平方的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为解决扩建过程中的资金建设困难,我拿出自己家中的房产证作为抵押,在濮阳县农信社贷款95万元,全部投入到公司扩建中。为办理贷款,我和妻子多次解释争吵,使十分和睦的夫妻关系蒙上了阴影。二期投产后可安置80多个就业岗位,芦里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充满了希望。

初心不改,难以割舍的驻村情愫。

克服厌倦心理,无怨无悔投入,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动力和源泉。2018年4月11日下午天空下着小雨,我在入户的过程中,不小心滑倒在了水泥路边,当晚到医院检查发现,脑震荡、右侧锁骨骨折,医生要求立即住院手术,由于第二天要迎接扶贫检查,我强忍疼痛连夜回到了村里,到村后一夜未眠,在椅子上忍痛坐到了天亮,第二天下午检查结束后,才开始入院治疗。当时正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4月23日病情稍有好转,我瞒着家人未办出院手续直接回到了村里,用带子吊着一只伤残胳膊投入到了紧张的扶贫工作中。2019年8月26日,又在医院做了骨折内置钢板取出手术,在手术全身麻醉、意识昏迷的状态下,我还在自言自语安排村里的扶贫工作,念念不忘的仍是村里的扶贫事业,感动了在场的医护工作者。2019年10月31日,骨折工伤经“濮阳市工伤劳动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九级伤残”。

图片4.png

王存勇工伤伤残鉴定结果照片

2019年5月,濮阳县脱贫摘帽后,县里安排第一书记可以轮换,是走是留?看到群众难舍的目光,再想到自己未竟的事业:扶贫就业点正在装修、村小学教学楼刚有眉目、美丽乡村计划实施、党员大会上对群众的承诺还没有全部兑现……思虑再三,我决定留村继续工作。6月3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中午1点多,70多岁的老父亲一路打听来到了村中,面对老父亲我很惊讶地说:“爹,你咋来了,咋不打个电话?”还没有等我说完,老父亲怒冲冲地说:“别人都回去了,你为啥不回去?就你忙,你娘在医院住院14天你不去我不怪你,你儿子考大学你不管我不怪你,大年三十不回家我也不怪你,现在骨头折了、耳朵聋了,难道非要把命丢这才回去?你为这个村付出的够多了,回去吧孩子……”乡亲们听说老父亲来了,一会儿来了一屋子人,“可不能让王书记走,我们村离不开他……”、“老先生,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呀,像这样的干部现在不好找了……”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父亲从乡亲们的言语中了解了我不回去的真正原因。

有过多少艰辛,天空知道;流过多少血汗,大地作证;受过多少痛苦,江河为之动容;走过多少坎坷,山川为之倾诉。三年多的驻村扶贫,芦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通到了每一户门前,一盏盏路灯照亮了乡亲们的心田,街道整齐干净,宽阔的文化广场上舞动着乡亲们幸福的身影。看到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听到小学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我心里感到特别欣慰!我也先后被表彰为省市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并参加了“濮阳市脱贫经验宣讲团”赴范县、台前县、清丰县、南乐县巡回宣讲,我的事迹入选了《黄河儿女英雄赞》脱贫攻坚先进人物集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将忠诚履行好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状态、旺盛的干劲,不忘初心,不忘共产党员的责任,扎根农村广阔天地,为“第一书记”这个光荣的称号增光添彩。

扶 贫 情 深

韩惊涛

我于1996年在上海上大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首过去的岁月,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中,我始终坚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以帮助他人多做好事为人生信条。

我从事扶贫工作已8年多了,特别是2016年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抽调到市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其间,到台前县马楼镇前赵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长期的扶贫工作,使我对农村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农民的淳厚、质朴、艰辛,深深打动着我,让我有一种无限的情怀,坚守对党的忠诚,去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彰显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图片5.png

在办公室加班吃盒饭

不能让贫困孩子上不起学

2018年5月22日,我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

濮阳县梨园乡贫困户卢同新敲门进来了。他40来岁,个子不高,看起来很壮实,愁眉紧锁,问道:“我是个贫困户,家里3个男孩都在上学,其中有一个在市油田三中,因为学籍没有办到市里,俺孩子没有领到教育补贴,恁看能帮帮俺不?”

扶贫政策,重在落实,贵在精准落实,坚决不能落下一户,漏了一人。

我先是给市油田教育中心的有关人员联系,反映情况,接着与同事少峰开上车,拉着卢同新直奔市油田教育中心。我向负责教育补贴工作的车旭东说明情况,提出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让贫困户享受到政策。

图片6.png

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车旭东答应协调油田三中解决此事,过两天给信儿。

为贫困群众办事,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说:“咱现在去油田三中吧,贫困户等不得呀。”于是,车旭东给油田三中校长打电话协调,又领我们到油田三中见到了政教处的小林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与车旭东和小林老师互相留了电话号码,表示一定要把此事办理到位。

5月28日,卢同新领着他16岁的孩子,到我办公室专门送了一面缀有“助人为乐  无私奉献”的锦旗,他激动地说:“孩子的学籍办好了,每年能领3000元的助学补贴和600元的县级资助金,连去年秋季第一学期的1800元也补齐了,每年还可以免1600元的学费和400元的住宿费。”说着说着,拉着他儿子说:“小儿,给恁叔叔磕个头吧。”我赶紧扶起他的儿子说:“可不用,可不用,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以后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党,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孩子和同新感激的目光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两年,同新孩子的户口变更与学籍代号问题,我找乡政府和派出所解决了。孩子今年考大学考了457分,超过二本线30多分,我帮他咨询市教育局填报志愿的政策,选择报师范院校,可以免学费,毕业之后可直接入编当老师。他说:“我三个孩子,走一个,我轻松一个,俺啥时候也忘不了恁对俺家的大恩大德啊”。

我和同新成了好朋友,结下了这个“穷亲戚”。

不能让贫困群众住透风的房子

2019年10月17日,我到濮阳县八公桥镇山王寨村进行扶贫政策落实的服务指导。

贫困户王同林,51岁,其妻子屠怀红,患腰椎病刚做了大手术,3个孩子上学,90多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家。村干部介绍,他家刚进行了危房改造。

图片7.png

帮助贫困户王同林家安门窗

初到同林家,我被眼前的凌乱所惊诧。新建的房子,没安屋门,有2个窗户也没安玻璃,四面透风,家徒四壁,地面没有硬化,墙面没有粉刷,还带有几分潮气。

我问道:“几个门窗咋没有安?”“你们晚上在这里住吗?”

屠怀红说:“家里没钱,给门窗厂订好了,给不了钱就不给安,大人孩子都在这屋里住。”

“晚上不冷吗?”我焦虑地问道。

“还不很冷。”屠怀红无奈地说。

当时我就跟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说,一定要帮帮他们,先安上门窗,坚决不能住透风的房子。

屠怀红说:“我刚做了手术,想办一个残疾证,郑州的医院答应将病历复印件寄过来,可现在还没领到,能帮俺要一下病历不。”我当即记下了她的电话,并留了我的电话,一定帮这个忙。

10月29日早上6点50分,我正在公园跑步,手机响了,是屠怀红。她咨询委托我到省第三人民医院查找她病历办残疾证的事情,我就问她门窗是否安上,她说村干部说把门窗安上才补钱,因为没有现钱,门窗厂还是不拿钱就不给安,我和2个孩子也都感冒了。

我的心情很沉重,陷入了深思。为什么落实一件事情这么难呢?

群众的冷暖,我们要常挂心间。群众有难,我们应八方支援。

现在天气这么冷,马上要立冬了,贫困户还住着透风的房子,一直认为已经办好了,而面对的现实是门窗安不上,我很是着急。当天上午,我专门开车37公里到她家,拿出3000元钱给她,让她先解决燃眉之急。

图片8.png

到南乐县近德固乡贫困户家了解政策落实情况

她90多岁的老母亲眼含热泪,颤抖地说:“还是好人多啊,谢谢您,谢谢您。”

我又现场给门窗厂的老板打了电话,中午就把门窗安上了。

没过几天,我去郑州出差,专门去那家医院找到了屠怀红病历,医院早将病历复印件寄出,现已在乡邮政所里。当我打电话告诉屠怀红时,她连声说谢谢、谢谢,又给您添麻烦了”。

后来,同林打电话想养鹅,我给他讲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帮他贷了5万元,养鹅1200余只。

同林和我也成了好朋友,成了“穷亲戚”。

不能让贫困群众看病享受不到扶贫政策

2020年5月5日,我与单位十几名帮扶责任人到台前县马楼镇前赵村开展帮扶工作。

我到贫困户阮正群家了解情况。三间堂屋,一间西屋,院敞开,没有围墙。屋中破旧的柜子、低矮的饭桌、几个草墩,极为简陋。阮正群女儿出嫁外村,一个双腿残疾儿子和一个残疾儿媳妇,家里非常贫困。

图片9.png

贫困户阮正群和家人表示感谢

在交谈中,得知阮正群的丈夫今年大年初三住院1天,第二天就去世了。我就问:“在医院费用报销了吗?”她无奈地苦笑着说:“没有,俺啥也不懂,当时医院里说住院3天以上才给报销。”我紧接着说:“不会啊,只要住院,就可以享受贫困户医保政策,先诊疗,后付费,免抵押,按比例报销。”当即给市卫健委和市医保局的业务科长打电话,了解医疗扶贫政策细则。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迅速与县人民医院联系,我向县人民医院的负责人介绍了阮正群丈夫的情况,当天下午就给阮正群解决了住院医疗费用3800元。

5月8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清新宜人。

上午8点多,阮正群和女儿、女婿、侄子一行4人早晨5点多起来,行程100多公里,到我办公室送了一面“情系百姓办实事  扶贫助困显真情”锦旗。他们不停地说谢谢,阮正群激动地说:“俺真的太谢谢您了,您帮了俺的大忙,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政策好。”

我也结上了阮正群这家的“穷亲戚”。

农民最可敬,农民最可爱,农民最可亲。你帮他一泓水,他回报你一泉水。你认为微不足道,他却深刻地记在心里。

过去的已经过去,值得记忆的我将永远铭记。作为脱贫攻坚战场的一名战士,一名尖兵,我一直矢志不渝,勇于担当,积极作为。2018年10月17日,我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农民朋友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贡献自己的心血与汗水。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