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就业机会更多,创业环境更佳,让更多劳动者更有奔头。
2019一开年,关于“就业”的政策大礼包,各地不断推出。北京,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5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上海,今年开始为快递员、送餐员等灵活就业群体“定制”专享基本保障,提高他们抵御和防范疾病、意外风险的能力,最高保障待遇超过9万元;广东,将用人单位的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缴费费率从8%降到6.5%;湖南、湖北、江苏、江西等地都提出对不裁员参保企业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进行返还。伴随着就业的好政策,企业也纷纷制定了“招才揽贤”的计划表。镇江豪国窗饰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咏富:去年我们拿了三万多块钱补贴,主要用于人才开发、引进。倍德力能源装备(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治联:我们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团队,国家在稳岗这方面也有很多补贴。未来我们在人员引进这一块还有更多的计划。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年来,就业被当做了宏观调控的底线,放在了主要位置,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出台。从打破城乡、身份差别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到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建立,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影响平等和自由流动的就业制度障碍被破除。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到建立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从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到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新时代的一个就业方针叫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就业优先的战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有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这五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的总数达到了1361万,同比增加10万人。山西太原快递员卫森:累并快乐着,现在每个月的收入也达到了五六千元,在城里买了房,也有了小汽车。这五年,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劳动关系不断协调,就业没有后顾之忧。浙江省诸暨某企业员工廖华艳:五险一金我们都交有的,这些都能有保障。这五年,创新创业者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技术支撑等瓶颈问题不断解决,留学归国人员创新高,市场主体激增。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科研人员安振明:我从美国回来,就是看中了国内越来越好的就业环境。我深切感受到了能够比较轻松地建立一个高效率、高产出的科研团队。就业优先、稳字当头,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稳妥推进的改革,让民生之本越筑越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抓重点、调结构、保底线,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确保今年就业形势的稳定。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