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润雄安新区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一渠清水两地情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综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6-20 06:42:57   

编者按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期间172个重大节水供水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市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随着雄安新区国家战略的规划实施,该工程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自2015年12月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河南、河北两省密切配合,我市各级各部门的近千名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工程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实现10月份向白洋淀供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工程的具体情况是什么?目前的进展状况如何?18个月来,各级各部门都做了些什么?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都经历了什么?搬迁的群众如何支持工程施工……带着一系列问题,即日起,本报抽调骨干记者深入一线采访,为大家一一讲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施工背后的故事。  

豫北平原,开阔平坦,一望无际。自濮阳县渠村乡引黄闸向北望,一条清渠宛如巨龙般在大地蜿蜒,一路向北,将生命之水、生态之水、健康之水送往河北。它就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6月17日,骄阳似火,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渠首段引黄穿堤闸工程、沉沙池工程、清丰段渠道工程等处,施工的“热度”不输给炎热的天气。“这个工程是国家战略工程,谁都不敢耽搁。我们要做的就是协调服务、做好施工环境保障工作,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实现送水目标任务。”市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李相朝表示。  

谋划:濮阳创造了历史机遇  

提起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时间要追溯至1983年。当年12月,原水电部曾初步提出引黄入冀补淀的设想,并进行了线路查勘和比选。但由于让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种种原因,这一设想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  

近年来,随着用水形势告急,河北省又把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备选西霞院线、大功线、濮阳线和山东位山线4条线路研究论证。起初,各方都不看好濮阳线。后来,事情出现了转折―――2008年,我市与河北省邯郸市合作建设引黄入邯工程,2010年年底实现通水,创造了跨区域供水的成功范例,让河北省认识到从濮阳引黄河水入冀的优越性,开启了濮阳引黄线路的新征程。  

随后几年间,我市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积极主动收集资料,与河北省建立有效的协商沟通机制,配合工程的前期谋划和调研,让河北省看到了濮阳线引水的愿景与希望;主动协调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并获得时任省委书记郭庚茂的肯定和支持;全力配合河北省水利厅向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多次汇报,共同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最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确定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过境濮阳。  

2013年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2015年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2015年9月23日,水利部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批复。2015年12月17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濮阳段)开工仪式在濮阳县渠村乡隆重举行,掀开了工程建设的序幕。  

利好:工程带来四大“益处”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南起濮阳县渠村引黄闸,北至白洋淀。工程全部为自流引水,输水线路途经濮阳市、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沧州市、保定市6市22县。工程全长482公里,总投资42.4亿元,其中濮阳段84公里、投资22.7亿元。通水后,总受益面积达465万亩,其中河北省受益面积272万亩、濮阳市受益面积193万亩。  

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能有效拉动我市的GDP增长。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除了22.7亿元的直接投资,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还可以带动我市水泥、钢材、电力、化工、机械、劳务、建筑施工等行业发展。  

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我市近半农田受益。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年设计引水量7.4亿立方米,其中濮阳市引水量为1.2亿立方米。该工程与第一濮清南工程互相调剂水量,使我市引黄供水受益面积达2018.6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8.2%,覆盖了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华龙区、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46个乡镇1313个自然村,受益总人口达196万人。  

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提高了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兴建,将改变我市现有水利工程输水能力差、建筑物功能衰减的不良状况,有效改善我市农业灌溉条件,彻底解决清丰县和南乐县西部的用水困难问题,为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水利支撑。除农业外,农村人畜、城镇生活、城市工业、乡镇企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河道外生态环境等,都可以成为供水对象。  

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为把濮阳打造成“北方水城”奠定基础。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为22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由于长期以来超量开采地下水,我市的水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破坏。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总干渠每年渗漏补给地下水8322万立方米,对逐渐恢复地下水平衡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运行后,干渠水位抬高,将大大改善向濮水河、龙湖补水的条件,不仅将在我市西部形成一条亮丽的水生态走廊,还大大提高城市水系的供水能力,为进一步打造“北方水城”、提升濮阳生态宜居水平发挥重大作用。  

建设:争分夺秒抢施工进度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期间172个重大节水供水水利工程之一,随着雄安新区国家战略的规划实施,该工程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战略工程加民生工程,决定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重要性。  

为促进工程建设,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长的工程建设指挥部,抽调市水利局机关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50余人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加上负责工程征迁及环境协调的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办)工作人员,我市负责、服务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的人员达970人。征迁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征迁工作也是“天下第一难”。为加快施工进度,自2015年12月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我市坚持边征迁边施工的方法,全体参与征迁的干部职工不怕“磨破嘴、跑断腿”,凭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在1年多的时间里,我市先后征用永久耕地9150亩、临时用地4824亩,房屋拆迁完成229户45750平方米。  

工程的建设单位河北水务集团,积极协调各施工队伍,抢抓一切机遇加快施工。为做好密切配合,我市水利部门建立了早餐会制度、周例会制度、联合会商办公制度等,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公安部门组建巡防队伍24小时巡逻,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派出专人紧盯工程,哪里有问题,督查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解决,做到小问题不过晌、大问题不过天;市直其他部门简化程序,开展优质服务。  

5月31日上午10时,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毛寨闸开闸通水,滔滔黄河水顺流而下直至城区,标志着工程城区段试通水正式启动。6月1日上午10时,试通水水头抵达市城区,圆满完成试通水任务,为10月份全线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