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沙格寨和今天的沙格寨
“我十几年前从四川嫁到这里时,啥都没有,村子穷的叮当响,这一片地方都是空地。”沙格寨村村民吴永珍指着村子里的军旅乐园说。“你看嘛,就这几年,有舞台了,娃娃们耍的地方有了,傍晚还有外村的人来卖东西。”正在广场上纳凉的吴永珍同记者谈起了近些年来的变化。
抗战时期,沙格寨村曾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该村位于清丰县双庙乡政府东北。沿着单拐大道一路向东,穿过长36米、高7米的沙格寨村“寨门”,便到了被誉为“支前文化村”的沙格寨。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路串联起了村里的军旅乐园、支前医院、傅家选旧居等红色旅游景点,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红色文化造就了今天的沙格寨。
生态好才能生活好
2017年底,沙格寨迎来了变化。在清丰县委县政府和帮扶单位县人民法院的帮助下,军旅乐园前方规划出了一个200亩的“森林公园”,栽种了大叶女贞、香花槐、北美枫香、樱花等3万余株绿化树木。从远处看,郁郁葱葱,好一个森林乡村。村党支部书记周芳友介绍道:“沙格寨地形三面河一面沙,过去都是盐碱地,种不了庄稼,后来通过治沙治盐碱,这里也成了好地。如今种树,种西瓜、甜瓜,土地都能用起来了。”晌午过后,就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聚集在军旅乐园广场。“森林公园”同乡村建筑遥相呼应,绿色和红色成为了沙格寨最亮眼的颜色。瓜农孙训杰告诉记者,他在2013年就承包了30亩地种西瓜,根据多年实践掌握住了一些诀窍,成了村里的“土专家”。“要想收入多,地里不能单一种植,除了西瓜,我还种了蒜、甜瓜,收成都不错,今年还买了车。”孙训杰说道。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沙格寨依托单拐红色革命景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时任冀鲁豫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傅家选同志旧居进行了修复,新建了支前物品展览馆、支前文化长廊,修缮了军区后方医院旧址,并在旧址中增加了军医故事走廊,还原了边区军民抗日时期的生活场景,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民鱼水情。村里建起了国内乡村首例钢木建筑——祥云剧社,极大方便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闲暇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到军旅乐园、祥云剧社健身游玩听戏,在农家书屋看书读报,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特色产业助推转型升级
在村子西面,就是濮阳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占地47亩的和丰农业年产白玉菇和蟹味菇4000吨,年实现产值4800万元,效益达720万元,共安置了120个贫困户就业,其中沙格寨村就有40余个。“家门口上班,家门口挣钱,不用背井离乡打工,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周芳友说道。至目前,沙格寨在和丰农业工作的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
不仅如此,沙格寨成功打响了“支前文化村”这个特色品牌,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带来收入10万元以上,村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殷实。由于紧邻清丰县委党校,沙格寨成为了党校学习班红色教育路线的一个点,大量游客慕名前来游玩。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不懈奋斗带来了70年日新月异的变革,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交通是70年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乡村,处处透露着不同于城市,却又比城市更有特色的味道,沙格寨村无疑成为了这些特色乡村的一个代表。从前的沙格寨贫穷落后,现在,村民出门就是水泥路,家家都通天然气,足不出户看森林,田园乡村洁净美丽的气息扑面而来。“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等公益广告牌在村内随处可见,生态优、村庄美、农民富、乡风好成为了沙格寨真实的写照。(记者 段耀斌 刘迪)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