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线路起自濮阳东站,经濮阳市,山东省聊城市、德州市、济南市,终至济南西站和济南站。消息再度引发濮阳市民对高铁的关注。
炎炎烈日下,在郑济高铁濮阳段工地上,建设正持续进行。高铁犹如一条巨龙在濮阳南部的大平原上穿越青纱帐蜿蜒前行,一座又一座高耸的高铁桥墩建成后,濮阳人的高铁梦,正随着一榀又一榀箱梁像搭积木一样向前架设而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车间内焊工正在紧张的工作。
每一条钢筋都严格操作。
7月23日,记者来到中铁十八局集团郑济高速铁路Ⅱ标段项目部内黄制梁场,现场探访了解了重量近800吨的箱梁制作过程。制梁场位于内黄县中召乡赵庄村靠近濮阳一侧,场区旁边就是高铁线路,郑济高铁就是从这里进入濮阳市境内。而箱梁制作完成后,也是从这里直接提上桥墩,由西向东依次架设。
23日下午,记者在制梁场看到,宽阔的生产场地上,龙门吊高耸,几个由钢筋捆扎组成的高铁箱梁模具展现在眼前。几十名工人正在对巨大的钢筋笼进行捆扎作业。不同位置使用的钢筋不同,较粗的钢筋进行外围定型,细一点的在内层密实分布,钢筋交接处,还要用钢丝进行捆扎。工人们在初步成形的模具上操作,犹如在钢筋森林里来回穿梭。
“这里使用的钢筋是从旁边的钢筋加工车间裁剪、加工完成后,由叉车运到捆扎台的。这些钢筋就相当于箱梁的骨架,为保证箱梁强度,每一榀箱梁要用掉至少60吨钢材。”制梁场场长王凯向记者介绍。钢筋密布交错,捆扎钢丝的连接点有数万个之多,而这些都是由工人一个个手工完成。
箱梁钢架就如同工人用“一针一线”编织而成。
一个接近完成基础框架的箱梁钢架。
钢筋骨架捆扎完成,再经过安装支座、防落梁预埋件、安装端模和内模等几道准备工序后,龙门吊将钢筋笼整体吊起,送往制梁台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浇工序。浇筑700余吨混凝土,这个过程需要耗费数个小时,这些混凝土将和钢筋笼一起,组成重量近800吨的箱梁。
随着混凝土逐渐凝固,箱梁也逐渐成形。与此同时,工人们还需要对混凝土持续进行养护。“混凝土是水硬性材料,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工序。在混凝土强度增长期,为避免表面蒸发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分损失,使混凝土水化作用得到充分进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技术指标,同时为防止由于干燥而产生裂缝,必须对其进行养护。”王凯介绍。
从捆扎钢筋,到混凝土浇筑,再到凝固成形,这一整套工序需要五六天时间,但此时的箱梁还不能投入使用,需要将箱梁提放至存梁台进行张拉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千千万万条钢筋编制成的箱梁结构。
箱梁钢筋结构完成后用专业吊具运往浇筑区。
跨线龙门吊会将成品箱梁输送到高铁桥墩之上。
长32.6米,跨度31.5米,重量近800吨,这些“大积木”虽然看起来有些“傻大黑粗”,但其实其中有很多精细活儿,抽拔胶管、锚穴凿毛、穿钢绞线、割丝、压浆、封端、防水……这些工序缺一不可。待张拉和后续工作全部完成,钉上金属铭牌,历时超过一个月的全部工序,一榀合格的箱梁才算正式“诞生”,等待提梁机提入线路,由运梁车运往前方架设现场。
“内黄制梁场承担着郑济高铁濮阳特大桥453榀箱梁的制造任务,场区占地193亩,为临时用地,2017年10月份开始建设。从2018年8月17日造出第一榀箱梁至今,已经制造了335榀。待全部任务完成后,厂房拆除,设备和人员撤离,土地交由当地农民复耕。”王凯说。(记者 史式灿 赵国栋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