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王兴旺:随时准备为国家上战场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9-07 08:21:48   

“只要国家需要,只要我还能动弹,我随时准备上战场、打鬼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人听起来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8月11日,“百年百位老英雄 百年百个红家庭”集中寻访活动第十八站,在濮阳县清河头乡刘五星村,我们聆听了老英雄王兴旺的动人故事。

老人身材高大,尽管已经88岁高龄,但身体健康,生活还能自理。“1942年灾荒,我还不到10岁,跟着俺爷、俺爹,和十里八村的200多名父老乡亲,逃荒到东北。”王兴旺老人的话题,从那凄惨的童年说起:到了东北,他们被日本鬼子带走干苦力,修路、挖沟,冬天天冷,不能干活了,日本兵说送他们回老家,上了火车后发现,跟回家的方向反着呢,下了火车才发现,他们被日本人骗到了佳木斯,挖煤窑。“咱们中原的人,到了东北水土不服——拉肚子,拉得人直不起来腰,加上日本人的虐待,200多个乡亲多数死在了当地,最后只剩下我们六七个人。”说到这里,老人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实在受不了日本兵的虐待,1946年,13岁的王兴旺和他的3个伙伴逃出煤窑,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了野战医院,主要任务是给医生打下手。前线受伤的士兵,经过他们的包扎、止血等简单处理后,随即运送到后方医院。

“当时受伤的士兵,伤得可真惨啊!有的肠子被打断了,流到外面,有的被打好几个血窟窿,鲜血汨汨地往外冒……受轻伤的,都不愿下火线,简单处理一下,马上又要求上战场。从这个时候起,我算真见识了咱们的八路军,他们个个都是真英雄啊,没有他们打不赢的仗!”王兴旺老人感叹道。1946年攻打四平,当时的城内有碉堡,城外有护城水壕,国民党守军将领放下大话:八路军绝对打不过来!结果,八路军坚持不懈,英勇作战,终于拿下四平。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王兴旺报名参战,赶赴朝鲜战场。去朝鲜前,王兴旺到汽车学校参加培训,学会了开汽车,到朝鲜战场后,就被分配到独立十六营,主要任务是开汽车,拉高射炮,兼顾为前线运送弹药。

“有一次,我们一个师的弹药仓库暴露了,敌人派出几百架飞机来轰炸,我们马上拉着高射炮就打上了,打落敌机30多架,打伤10多架。我们3辆车运送弹药返回途中,活捉了一名美国飞行员,部队给我们6个人每人记了一个三等功。”

王兴旺老人说,在朝鲜战场上开汽车可不像现在这样舒服,很危险!由于怕被敌人发现,引来敌机轰炸,他们都是夜里执行任务,并且都不能开车灯,摸黑开车。朝鲜山多,路难走,所以每辆车都安排2名司机,一人在前面引路,一人开车。为确保安全,车门都得是开着的——司机一手把着方向盘,一只脚踩着油门,另一只脚就踩在车门外的踏板上,头伸出车门外,瞪大了眼睛看着前面引路的战友,随时警惕地观察着路况。运送一次弹药,有时要穿过敌人好几道封锁线,所以路上随时都有可能出事故,或者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去时好好的,回来就可能车毁人亡啊,我们营里就牺牲了十几个战友。”

1955年王兴旺复员,1958年到濮阳县水利局机械科工作。对于复员,王兴旺是这样理解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复员不是退伍,只要国家需要,我们随时待命,随时准备上战场!

后来,王兴旺还入了党,但后来他的组织关系被弄丢了,找了几次都无果而终。他说:“共产党是为人民打天下的,我非常拥护共产党;尽管我身份上不是党员,但心里面还是把自己当作党员!”

再后来,由于家庭困难,王兴旺回到老家——濮阳县清河头乡,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刘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明说,王兴旺老人回到村里后,表现一直很积极,几十年如一日参加村里义务劳动,谁家有个事,他都主动去帮忙,在村里威信很高,人缘很好。

临别时,老人又重复了他那一句话:只要国家需要,随时准备上战场!记者 王同录/文 通讯员 范亚贞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