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伴随着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濮阳市成立。38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克难攻坚、创新发展,在古老的黄河故道上建起了一座魅力四射的新兴工业城市。
近年来,全市工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已成为带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传统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化工、装备制造、食品“三大”产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化工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占河南省化工产业的五分之一,产品超500种,已形成了门类日趋齐全、品种基本配套的化工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产业承载能力、良好的合作开放基础和充足的人才支撑。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石油及化工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0.9%。
装备制造产业以油气装备为主,形成了石油机械、电力装备、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格局。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1.1%,同比增长10.3%。华龙区成为区域性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台前县汽车零部件制造成为豫北特色产业。
食品加工产业着眼于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了以粮食加工、畜禽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果蔬深加工、乳制品及食品酿造等产业为主导的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清丰县、南乐县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的7.1%,同比增长10.3%。
现代家居、羽绒及服饰、生物基材料“三专”产业特色明显、发展优势突出,濮阳成为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中国羽绒之乡和国家生物基材料集群示范基地。
家居制造产业,突出高端家居、智能家居、定制家居发展方向,先后引进全友家私、南方家私、双虎家居、好风景家居等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包括板式、实木、软体、藤编、板木、玻璃等六大门类。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现代家居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2%,同比增长43.3%。
羽绒及制品产业注重延伸产业链条、培育自有品牌,形成孵化养殖、水洗分拣和服装寝具、工艺品加工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制定国家羽绒及羽毛制品技术标准。台前县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羽绒羽毛集散地,羽绒销售量占全国份额的20%以上,“中国羽绒之乡”称号日益响亮。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羽绒及制品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2.4%。
生物降解材料产业依托国家级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平台,17家生物降解材料企业年产能突破50万吨,打通了“玉米/玉米秸秆—玉米淀粉—L-乳酸—聚乳酸—改性材料及终端产品”生物基材料全产业链,攻破秸秆制乳酸、聚乳酸“一步法”合成等关键技术,为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3%。
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新兴产业不断跑出“加速度”:濮耐股份钢铁炉外精炼透气砖国内市场份额第一;濮阳惠成国内LED、OLED封装材料生产规模世界第二;中建材(濮阳)超白光热玻璃生产线是国内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线;天地人环保、巨烽生物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氢能源产业园、华能光伏发电、中昊光伏发电、中石化新星地热等项目相继落户濮阳。绿宇新材料生产的三聚氰胺泡沫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力:全市已建成开通5G基站1610个,5G用户突破59万户,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城以上城区5G网络全覆盖。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同比增长28.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3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纵深推进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和企业技术“三大改造”,工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开展“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的智能化改造,全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44家,18家企业获得贯标评定证书,培育省级智能工厂9个、智能车间26个,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实施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个。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化改造,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绿色产品设计2项,推动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技术改造,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1家、省质量标杆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25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4家、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3家。
工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为优化化工产业空间布局、发挥集聚效应,我市按照产业链设计、公用工程、物流传输、安全环保、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实行基础设施集中构建、配套服务共建共享、“三废”排放集中治理,实现要素统筹配置、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累计实施产业项目137个、功能配套项目101个,完成投资456亿元,聚集了丰利石化、远东化工、君恒科技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61家,化工产业集群实力大幅跃升。
此外,深入开展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排查,对排查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施就地改造、园区搬迁和关闭退出。目前11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全部完成;启动淘汰落后产能和城镇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0家,关停或搬迁改造重污染企业4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空间。
与此同时,我市创新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服务企业系列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企业服务“五个一”、“政企交流面对面”、民营企业“两个健康”专项行动和“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已成为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新名片,为我市工业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2021年,我市工信系统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聚焦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积极构建“三大三专四新”产业,持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濮阳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