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濮阳市城区只有1条人民路;目前,市城区42条主次干道、全长200余公里。
市城区亮灯率超过98%,主干道亮灯率达99%。
过去,我们的城市还是一片麦田,如今变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大花园,建成区共有公园游园75个,人们“推窗可见绿、出门能游园”。
过去,人们打井抽水、烧柴火做饭取暖;如今自来水通到千家万户,市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100%,市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8.6%,人们的生活更洁净更舒适……
建市38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城市管理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量的飞跃和质的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升了广大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三保三创”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弱项、补短板,狠下“绣花”功夫,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秩序进一步规范,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为实现“四个濮阳”贡献力量。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路网结构不断优化。1986年开工建设人民路(京开大道—濮上路)及雨水管线,这也是我市的第一条市政道路。35年来,我市共建设改造主次干道201.95公里,建设雨污水管线754公里、桥梁31座、排水泵站52座。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复建“烂尾路”、打通“断头路”、改造提升中原油田区域道路等工程,“十路一桥”全部建成通车,同步铺设雨水管线近40千米;改造16处主次干道交叉口,增加右转车道,优化了路网结构,城区出行环境有效改善。
防汛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主城区排水防涝一期工程,改造雨水泵站19座,对京开大道铁路涵洞、建设路等19处市城区积水点进行改造,并对马颊河30余处排水口进行了改造,使多年来逢雨积水、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历史性转变。自2011年3月起,我市生活垃圾采取无害化填埋方式。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加之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于2020年8月正式开始运行。该项目使我市垃圾处理能力在原有卫生填埋900吨的基础上,又增加焚烧发电1000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实施主城区污水提质增效一期工程,对主城区污雨水管网和19座污雨水泵站实施改造。在市城区建设排水智控中心,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方面的问题,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减少城市道路污水外溢。目前我市城区共有5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污水约25万立方米。
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园林绿化提档升级。1999年10月,我市摘得国家级园林城市桂冠,我市一举成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多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全力打造“厚重、饱满、全方位、多层次,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尤其是近年来,强力推进道路绿化提升、公园游园建设,打造“城市花海”“十五里银杏大道”等绿化景观;实施了建市以来首次大规模集中补植。目前,建成区共有公园游园75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75%、绿地率36.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3平方米,达到国家级文明城市绿化标准。
环境卫生不断改善。购置环卫清扫车辆,大力加强公厕、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推行城区道路“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模式,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垃圾清运方式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目前,市城区共有公厕103座(智能公厕3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61座。正在谋划实施的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将填补我市空白,两座道路清扫车干湿垃圾处理站即将投入使用。
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城管执法队伍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任,采取错时和延时方式,形成覆盖全面、有的放矢的治理网络。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整治“十乱”现象,疏堵结合,根据群众生活需要,选取合适地段,增设早夜市、临时市场,引导摊点退路入市、规范经营,实现常态化治理。
照明亮化温暖人心。随道路建设同步安装照明设施,市城区亮灯率达98%,主干道亮灯率达99%,设施完好率达99%。目前,市城区共有路灯3万余盏。2020年春节前夕,实施了建市以来范围最广、档次最高、效果最好的节日亮化,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疫情期间亮化不灭灯,为疫情下的濮阳市民送去了一份温暖。
与此同时,我市狠抓餐饮油烟高效治理,目前市建成区3969家餐饮单位全部纳入台账管理,油烟净化器安装率100%、“开关合一”完成率100%、月巡查率100%,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的“十步工作法”“开关合一”等工作模式多次受到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表扬,外地市相关部门多次来濮学习考察油烟治理经验。狠抓渣土车管理规范,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四三二一”工作法,走出了一条具有濮阳特色的渣土治理创新实践之路,为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积极贡献。垃圾分类全面启动,目前已有5万户试点,占市城区总户数的25%。
城市运行更有保障
水气暖保障有力。大力实施供水、供气、供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民生。自2016年6月起,供用丹江水水厂建成投用,市民结束了饮用黄河水历史。全市现有供水市政管网1300余公里,用户34.2万余户,日供水量约32.25万立方米。
集中供热全省领先。供热覆盖面积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市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98.6%,居全省第一。市城区供热能力为2680万平方米,供热覆盖面积3676万平方米。
天然气利用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燃气普及率超过90%,其中市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100%,居全省首位,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市燃气管网共23654.6公里,共有燃气用户107万余户,全市日供气量约为253.8万立方米。
“老李服务热线”热度不减。1998年4月20日,“老李服务热线”4420000正式开通。23年来,“老李服务热线”以35万余次上门义务维修、53万余次耐心解答、100%的处置率和处置及时率、98%以上的用户满意率,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基本完成“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整合对接了19个局系统单位的4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和14个行业信息系统,共享了市公安局等5个市直部门的数据资源,在数字城管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建设了智慧环卫等13个系统平台,涵盖了市政、环卫、园林、执法等城市管理全领域,实现城市管理“一屏统揽”“一网统管”,提高了城市管理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
6月13日出现特大暴雨险情时,市领导利用“智慧城管”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精准调度、高效指挥,提高了应急抢险快速响应能力。2020年8月11日,副省长刘玉江莅临濮阳调研,对“智慧城管”平台尤其是网格管理给予高度评价。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