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追寻红色足迹 重访革命圣地(二)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7-01 11:29:42   

卫河县抗战烈士陵园

卫河县抗战烈士陵园位于濮阳市清丰县大屯乡大屯集。

1941年,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在清丰县西北部、南乐县西部、内黄县东北部,设立卫河县。敌人在卫河县频繁进行扫荡、清剿,实行“三光”政策,斗争形势十分残酷。但卫河县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没有屈服,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相继有650多名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5年始,卫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大屯集修建卫河县抗战烈士陵园,1946年4月全部竣工。

卫河县抗战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南北长约72米,东西宽约36米,占地4.7亩,山门额书“烈士陵园”4个大字。陵园院门内华表左右峙立,上镌挽联。东西两侧各竖碑一通,东侧为修建烈士陵园记事碑,西侧为柳朝琦烈士纪念碑(1946年立)。陵园中央建碧血亭,亭北建烈士祠,为园内主体建筑,面阔5间,砖木结构,硬山前抱厦;廊下左右各立烈士题名碑一通,镌650名抗日英烈的籍贯、姓名和生前职务。祠后为烈士墓地,周围用青砖砌就花墙环护,墓地中央建烈士公墓一座,上为青石脊顶,下为丹凤朝阳浮雕基座;公墓前树方形凹角石碑一通,正面镌刻“卫河县抗战殉国烈士公墓”,两侧为“国家孔急,视死如归诚烈士”“民族危亡,舍生不顾大英雄”挽联。公墓两侧为58名烈士墓冢。陵园松柏吐翠,庄严肃穆。

1993年3月,卫河县抗战烈士陵园被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公布为清丰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中共濮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其为濮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冀鲁豫边区后方医院旧址

冀鲁豫边区后方医院旧址位于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沙格寨村。

沙格寨村坐落在潴泷河右岸,与素有“中原红都”之称的单拐村是近邻。1940年,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黄克诚在单拐村附近的双庙集主持成立了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因为单拐村房屋多,群众基础好,冀鲁豫边区的党政军机关大多设在单拐村。又因为沙格寨村一面河、三面沙,地形隐蔽,需要特别保护的后方医院便设在与单拐村咫尺之遥的沙格寨村。这样不但便于开展救死扶伤工作,而且联系方便,可以互相照应。

沙格寨村的寨门,肃穆庄严,厚实坚固,青砖筑就的齿形垛口高低错落,远远望去,颇有几分古风。村子绿树掩映,花草连片,巷口和临街的墙上,不时可见军民鱼水情深的雕塑和绘图。进村不远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大街,冀鲁豫军区后勤基地的旧址群就集中在这条街上,有冀鲁豫边区后方医院、军民剧社、支前物品展览馆,以及傅家选将军故居等,如今大多已整旧如旧,给人以历久弥新之感。

有关资料显示,后方医院原有七八间房,十来名主治医生,二三十名司药及护理人员,主攻外科。时开国少将傅家选任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兼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负责后方医院的运转。与此一墙之隔的另一个院落,就是将军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那儿陈列着将军用过的物品,以及他在此间留下的笔记、信件等。后方医院主要接收治疗从野战医院转来的重伤病员,大多需要做截肢或剔除弹片的手术。由于房间少、场地小,后方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一般分散住在附近村民家中。他们在救治伤病员的同时,也没少给沙格寨和附近村庄的人看病。目前,后方医院仅存旧址2间,陈列着手术刀、剪、镊子、床等医疗器械。尽管医院条件艰苦,医疗设施简陋,但在当时却名声响亮,有冀鲁豫军区301之称。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濮阳市清丰县古城乡梁村。

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恢复重建后移驻梁村,这里成为直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指挥中心,时称直南地区小延安。中共直南特委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团结社会各阶层抗击日本侵略者,恢复发展党组织,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了多达30万人的各种抗日群众团体,并在部分县、区领导群众开展反贪污斗争,实行合理负担和减租减息,调动了广大贫苦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为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打下基础。

旧址现保存有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总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房屋均为单层硬山顶,青砖包砌土坯房,灰砖瓦屋面。2015年,清丰县投资70多万元,在村东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梁村直南特委广场,内有延安亭、中共直南特委纪念碑和展板。

2000年8月,中共直南特委旧址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段君毅故居

段君毅故居位于范县白衣阁乡东街村。

段君毅故居于1940年6月被顽军石友三部扒掉。现已在原址上建新房,没保持原貌,其后人在此居住。

段君毅1910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濮县(今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段君毅早年在山东聊城省立第二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931年初中毕业后即赴北平求学,同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北平分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段君毅任冀鲁豫行署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部司令员。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后,段君毅任中共鄂豫区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参与开创大别山解放区的斗争。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段君毅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财经接管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段君毅受到冲击和迫害,他坚决抵制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粉碎“四人帮”以后,段君毅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1年1月至1984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卫戍区第一政治委员。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10月从领导岗位退下来。2004年3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09年10月,段君毅故居被范县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台臣故居

谢台臣故居位于开发区新习镇西鹿斗村,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

谢台臣,原名丕阁,字台臣(苔岑、苔尘),1884年生于濮阳县鹿斗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7月,他被直隶省教育厅派遣到大名创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并被委任为首任校长,致力于教育改革。1927年春,谢台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全力配合中共党组织开展活动,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被誉为革命教育家。

谢台臣故居始建于1931年,分东西两院。西院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院内有一座背对背的尖顶阴阳瓦房,房屋分南北两房,中间有一条夹墙相隔,南3间向阳,北3间朝阴,共6间,建筑风格别致,2002年进行了加固。室内保存有谢台臣画像和他当时所用的床、桌、椅子、柜橱等用品。东院占地面积800平方米,2002年按照原来谢台臣家阁楼样式,重建了砖木结构2层小楼,上下共10间。院内栽有十几种花草树木,进门靠东墙安放有白色花岗岩谢台臣塑像一尊,院中间建有谢台臣纪念碑一通。室内设有“倡导以作为学传真知,培养革命人才创伟业”主题展板,分为前言、少年英才、探求新知、七师风云、巨大贡献、后继有人、大事年纪等7部分。展板既有谢台臣青少年时期在鹿斗村的成长经历,又有其在大名等地工作生活的事迹,详细介绍了谢台臣的光辉一生及其思想发展历程。

2006年2月,谢台臣故居被开发区党工委公布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7月,共青团濮阳市委公布其为濮阳市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2016年2月,中共濮阳市委宣传部公布其为濮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汪洋故居

汪洋故居位于台前县夹河乡顾庄村。

汪洋(1913-1942),第一批国家著名抗日英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汪洋奉命赴山东创建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初,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南第一支抗日武装。汪洋先后担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第四旅政治委员、八路军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兼中共鲁中一地委书记等职务。1942年10月17日,日伪军6000多人分6路合击泰山根据地。为掩护机关人员突围,汪洋率部与敌人激战,壮烈牺牲,时年29岁。

汪洋故居实为汪洋烈士的父母及其四个胞弟、一个胞妹,并其妻周脉霞携二子等一大家族人的住宅。该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百年老宅,建筑面积375平方米,房屋16间,大门楼1间,门面朝东。其中,堂屋(北房)5间(1间为3层),东厢房2间,西厢房4间,南房5间,均为砖木结构,地基铺垫石头一层。在历史变迁中,故居年久失修。2017年,台前县投资55万元,完成堂屋修复和东厢房、南厢房重建,并进行布展。

汪洋故居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濮阳盐民斗争旧址

濮阳盐民斗争旧址位于濮阳县城关镇老北街中部。

1932年5月15日,濮阳县城爆发了盐民驱逐盐务巡警缉私队(盐巡)出境的斗争。在中共濮阳中心县委领导下,数千名盐民手持镐、锨、棍棒进入濮阳城,砸毁盐巡驻地,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迫使国民党濮阳县政府答应盐民提出的“释放被抓盐民和准做、准卖硝盐”等条件。濮阳盐民斗争,点燃了冀鲁豫边区盐民斗争的熊熊烈火,滑县、清丰县、南乐县、内黄县等13县盐民奋起响应,相继成立盐民组织,会员发展到8万多人,号称10万盐民大军。7月,在清丰县裴营召开13县盐民代表大会,成立两河(河南、河北)盐夫联合会,推选中共濮阳中心县委书记王从吾为联合会主席,制定《两河盐夫联合会总章草案》。此次盐民斗争持续数年之久,推动了豫北沙区革命斗争的开展。

盐民驱逐盐巡革命纪念地——王家大院的旧房旧院现已损毁并拆除,在大院西侧八都坊处立有石碑一通。

2000年8月,濮阳盐民斗争旧址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