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时任河南油田3282钻井队党支部书记的姚鸿斌和队长高夕月率队来到濮阳,担负濮参1井的钻探任务。经过数月艰苦奋战,9月7日,当钻至2607.6米深时,一股强大的工业油气流呼啸喷薄而出——中原油田就此诞生了。
从此,数万名石油工人抛家舍业、跋山涉水,相继从胜利、大庆、江汉、长庆、玉门油田等祖国的四面八方浩浩荡荡会聚中原,开始了新中国历史上第10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石油大会战。第一代中原石油人在东濮凹陷5300平方千米的“金琵琶”上,奏响了一曲艰苦创业的时代壮歌。
四十六载风雨兼程,近半个世纪的砥砺奋进,一代又一代中原石油人前赴后继、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在黄河两岸、巴山蜀水、内蒙古草原,在西部大漠、渤海之滨、南国边陲,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奏响了逐鹿中原、立足中原、走出中原、发展中原的雄浑乐章。
从开发建设初期“国家发展等油用”的挺身而出,到如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次挺起脊梁,中原油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天然气深加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等优势于一体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我国能源领域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46年来,中原油田已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1.47亿吨、天然气1088.25亿立方米,缴纳税费1000余亿元,2011年跨入千万吨级油气田行列,2005年以来连续六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勘探开发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能源
46年来,不管是油田建设初期勘探开发事业的高歌猛进,还是产量下滑时期的北上内蒙古、南下四川,抑或是当前东濮老区、普光气田、内蒙古探区的联动发展,中原石油人始终秉承为国找油找气的历史使命,始终把做强做大油气主业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了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以来,中原油田在后备资源不足、老区产量逐年下滑等困难局面下,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积极变革思维,推进转型发展,原油年产量125万吨左右,天然气年产量稳定保持在70亿立方米,合计油当量700万吨左右。
当前,东濮老区精细勘探扎实有效,普光探区高效勘探稳步推进,内蒙古探区重点勘探有新突破,中原油田“三大基地”实现联动发展。近年来,中原油田将目光瞄准“三新”领域,推进东濮凹陷“三新”勘探取得新进展,为东濮老区扩大储量规模打下坚实基础;在普光探区开展立体化“精耕细作”,初步实现了“普光之外找普光、普光之上找普光、普光之下找普光”勘探目标,为打造千万吨级一流油气公司打下坚实基础;加大对内蒙古探区白音查干的勘探力度,目前整个白音查干凹陷近洼斜坡带已呈连片含油态势,为原油稳产增产开辟了一片新阵地。2020年,中原油田生产原油125万吨、天然气64亿立方米。
储气库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中原储气库群的建设,中原储气库群建设已被纳入统一部署。今年2月,中国石化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推进会召开,部署2021年储气能力建设,中原油田要建设储气能力11.83亿立方米,在中国石化今年储气能力建设规模中占比超过一半。中原油田抓住储气库建设的大好时机,把储气库建设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中原油田树立经营油气藏、经营天然气、经营储气库的理念,第一时间成立储气能力建设项目组,共同推进清溪储气库、卫11储气库、文13西储气库和白9储气库的建设,目前储气库建设按照节点计划稳步推进。接下来,中原油田将进一步加快储气库建设工作布局和节奏,到“十四五”末形成工作气量100亿立方米以上的储气库群格局,同时,充分利用储气库资源开展注气开发,挖掘凝析气藏、挥发性气藏潜力,带动东濮老区原油开发。
伴随着东濮老区持续稳产、普光气田增储增效、内蒙古探区勘探突破,储气库建设如火如荼,中原油田打造千万吨级一流油气公司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外闯市场打造高端服务价值链
中原油田是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中原石油人醒得早、出门早、动手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原石油人在东濮凹陷内部工作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抓住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机遇,中原石油工程队伍拓展到东北、陕北、西北、西南等各个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搏击风浪,连续14年进入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成为中国石化国际化的旗帜和标杆。
近年来,中原油田在油气开发及公共服务等领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如何把产业链打造成价值链成为外闯市场工作的重心。对此,中原油田提出“轻资产、重技术、高端化”的工作思路,逐步放弃低端、高劳动强度、公共安全和生活环境恶劣及高风险的项目,着力做优做强高端高效项目,积极开发培育高含硫气田开发处理、新项目投料投产、海外市场技术和标准输出等高端市场,提升外部项目创效能力。
截至目前,中原油田外闯市场已实现天津、内蒙古、四川和新疆工区“四个市场”连片发展,国家管网、东部沿海省市和“一带一路”区域“三个市场”连线发展。外部市场遍布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外12个国家和地区,用工1万余人,“中原气服”“中原服务”品牌越叫越响亮,中原服务品牌荣获“中国企业品牌创新成果”“中国石化品牌营销十大优秀案例”等称号。“中原气服”天然气产业链技术服务初具品牌和规模效应。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驰骋国内外市场,形成了国内中原、涪陵、川南、西北、华北、东北“六大区域市场”,海外沙特、科威特、非洲、哈萨克斯坦“四大规模市场”,逐步成长为完全市场化、高度国际化的油服公司。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游板块12家油气生产单位中的9家提供服务,广泛参与中国石化系统外的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在服务甲方、拓市创效的漫漫征途上充分彰显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无畏担当。同时,该公司在海外市场屡创“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已逐步成长为打造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海外“半壁江山”的排头兵。
党建引领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46年来,无论是在逐鹿中原、建设中原的东濮战场,还是在会战普光、挥师内蒙古的异域他乡,或是在走出中原、发展中原的外部市场,中原油田历届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一个重大原则,确保了油田发展方向正确,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巩固了党执政的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近年来,中原油田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政治建设把方向、班子建设管大局、基层建设保落实、廉政建设强作风、和谐建设激活力,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提升,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党建工作一直走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系统前列,中原油田党委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中石化集团公司先进党委、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省部级以上荣誉。
中原油田明确党建工作主线,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政治“铸魂”工程、思想“聚力”工程、组织“强基”工程、作风“塑形”工程、纪律“固堤”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发展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同时,完善党建工作“1+3+3”规划,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作风建设三个子规划,突出抓好“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人才强企工程”“构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政治生态”三项重点工作。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树牢“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理念,聚焦“站排头、争第一”目标,完善党的领导体系、党建责任体系、党建推进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推动党建工作融入中心、下沉重心、凝聚人心,树立“有为才有位”的鲜明导向,深化“三百三千”和“双百双向”锻造计划,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严的主基调,完善“五位一体”大监督格局,深化“网格型立体化”职能监督,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力打造廉洁中原工程亮丽名片。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 新目标需要新作为
进入“十四五”,中原油田以什么样的目标统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
中原油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原油田将全力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到2023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实现大幅提升,储气能力、外部市场创收能力显著增强,分公司扭亏为盈,油田整体盈利;到2025年,盈利水平持续提升,实现“一百亿方混合天然气生产商、一百亿方储气库运营商、一千万吨级油气田、中国石化一流油气公司”的“四个一”发展目标。
中原油田对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以及 “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提出构建“一主两服三优”工作布局。“一主”即聚焦油气主业,坚定不移把油气业务作为生存发展之基,使“一主”得到重大突破、巨大发展,包括勘探开发、储气库建设,让中原油田成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夯实资源基础重要骨干力量;“两服”是“中原气服”“中原服务”,两个品牌竞争实力要更加强劲,高质量服务保障油气主业,在规模创效和市场影响力上实现巨大飞跃;“技术、产业、人才”三个优势更加突出,打造优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尤其是积极融入中国石化“三新”产业格局,赢得战略先机,积极争取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打造油田创新发展新优势。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找准自身在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中的定位和优势,大力实施“12246”发展战略,即实现“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油服公司”一个愿景,履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两个使命,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竞争实力”两种能力,守住“政治、安全环保、廉洁从业、依法合规”四个底线,实施“市场生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降本增效、品牌建设、党建铸魂”六个工程,全方位开启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油服公司的新征程。
躬身,昂首……濮参1井的抽油机在昼夜不停地欢唱着。她每一次躬身,都像是深深地亲吻脚下这块大地,而每一次昂首,又像是在展望灿烂的明天。这口资历最老、与中原油田同岁的油井自1976年4月投产以来,历经40余年的沧桑,至今依然保持日产原油2吨左右的产量,其重任在肩、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不正是46岁的中原油田的缩影吗?本报记者 贺德敬 《中原石油报》记者 杨静丽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