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奋进,红色薪火相传。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佛善村,有一座巍峨大气的建筑,门楣上十分醒目地写着“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6月17日,在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暨第六批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上,该馆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佛善村是南乐县一个普通的小村庄。1927年4月,村民刘大风在这里成立了中共佛善村党支部,这是当时南乐县乃至濮阳一带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濮阳的革命烈火在这里点燃。一路走来,南乐人发扬斗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敢于啃硬骨头、闯难关、涉险滩,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尤其近年来,南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一三六”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生态南乐”1个总目标,走好“壮大环保产业、发展绿色农业、打造宜居城乡”3条路径,强化“调整一产、转型二产、繁荣三产,城建提质、乡村振兴、民生优先”6条举措,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城乡一体化供水被列为全国23个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之一,被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被评为国家典型地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南乐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面激发动力活力
构筑创新新高地
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培育创新平台。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重点围绕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卡脖子”的技术环节,开工建设全国首家生物降解新材料中试基地,与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研发中心、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成立省级产学研用促进会,加快攻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各类创新主体,着力打造一批占据主导地位、具备先发优势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2021年年内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2家,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3家。
汇聚创新要素。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加强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精细化、智慧化;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产业区管委会+公司”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百园增效”行动,让产业集聚区成为抓创新、抓项目、抓发展的主阵地。
全面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发展新动能
围绕三大主导产业,聚焦延链、补链、扩链、强链,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培育壮大工业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聚力做大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抢抓国家、各省市“禁塑”机遇,围绕扩大产能、技术攻坚、市场推广,推动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几何倍增发展。培育壮大龙头,形成集聚效应。重点抓好河南省安装集团年产20万吨L-乳酸及3万吨乳酸酯项目、新疆望京龙公司年产10万吨聚乳酸及20万吨生物降解改性材料项目、龙都天仁万吨级聚乳酸项目、宏业生物公司年产60万吨PBAT及医药中间体项目等10个签约项目建设;支持华乐科技、龙都天仁、曦江生物等现有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品质,确保生物降解新材料在原料供应、核心技术和产能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建设科研平台,打造技术高地。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与中国化学会、郑州大学等机构合作建设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发挥好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研发作用,成立河南省生物降解新材料“产学研用”促进会,全力抢占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技术高地。加强市场开拓,树立产业品牌。
聚力做优食品加工产业。以龙头带动、完善链条、品牌培育为抓手,做强做优肉制品、冷饮食品、粮食精细加工3条产业链,进一步擦亮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品牌。坚持“农头工尾”和“粮头食尾”,重点抓好唐人神肉制品及饲料加工、唐顺兴家禽屠宰熟食加工、众汇酱卤肉加工等项目建设,实现孵化、养殖、分割、熟食加工全产业链发展;依托木伦河集团,重点抓好复合食品包装、冷链物流配送等冷饮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知名冷饮食品产业基地;加快完善粮食精细加工全产业链,引进1至2家粮食精细加工龙头企业,抓好仰韶白酒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全省种植业精细加工重要基地。
聚力做稳装备制造产业。坚持“改造提升、优化拓展、双轮驱动”的发展方向,重点抓好臣涛精密机械制造、腾龙管业保温管、安耐吉电气控制设备等项目,支持5家企业实施“三大改造”,推进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
聚力做亮文旅产业。加快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建成大运河文化公园、文庙复原、唐槐公园等大运河文化产业带项目,优化提升西红柿小镇、沃圃生、森林公园、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等以农业、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促进文旅农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乡村振兴战略
谱写农村新篇章
做强农业产业,加快实现“农业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7万亩高标准农田、5000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个标准化实验室,争创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行动,围绕“三三三”战略,优化农业主导产业布局,依托沃圃生智慧农业园区、西红柿小镇进一步扩大优质瓜菜种植面积,启动福堪现代农业示范园、韩张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河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农业产业集群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依托唐人神、唐顺兴、正大、禾丰、德信等龙头企业,打造畜禽产业加工集聚区,推动畜禽产业提档升级。实施农业品牌培育工程,新增绿色食品品牌10个,新培育国家级、省级知名农业品牌5个,积极创建河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改善农村环境,加快提升“农村美”。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规划引领,完成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丹江水全县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供水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智能水表安装全覆盖。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改厕任务;加快推进“气化南乐”建设,全县气化率达80%;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年年内11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实施乡村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四美乡村”示范村48个,打造人居环境示范带;加快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完善农村交通路网建设,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狠抓示范引领,加快带动“农民富”。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五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启动农村六项改革示范行动,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等综合改革,探索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盘活农村资源。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行动,培育农村改革示范村3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85%。实施“头雁回归”工程,鼓励支持乡贤、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级龙头企业各1个,省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40家、35家、25家。
全面聚焦提质扩容
建设宜居新家园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下足绣花功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优化县城空间布局。树牢全域规划理念,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市政专项规划编制。完善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划定生产、生活、生态各类国土空间,从拓展城区框架结构、改善城区道路交通和完善城区配套设施等方面,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东部产业集聚区,发展马颊河生态涵养区,打造一行路、兴华西路、昌州西路、人民西路现代综合商贸经济新区,形成点轴状的县城空间格局。
提升县城内涵品质。坚持新城区开发与旧城区改造有机衔接,加大旧城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加快推进县供销社、县公路局、液压件厂等片区棚改项目建设,实施县卫健委物资局片区、原县林业局家属院片区、老城区城中村、钢球厂暨冷冻厂家属院片区、藏固城中村等5个棚改项目拆迁,加快城市改造建设。持续实施好“四网三改两路一水”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城区背街小巷道路、雨污分流、中水回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客运站等项目,启动实施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公共停车场、城区绿化提升等项目,让县城更加生态宜居。
加强县城精细化管理。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成果为抓手,聚焦拆违、整旧、清脏、治乱、亮化、美化、提升,持续开展县容县貌综合整治;建立长效化、精准化管理模式,加快推进5G+智慧城管平台、智慧灯杆等项目建设,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切实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发展得更好,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南乐县将汲取建党百年辉煌历史中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难越向前,用担当拼出路,用实干拼新路,全面打造对接京津冀和山东半岛经济区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的创新高地、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样板、县域治理的新标杆,奋力拼出南乐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全面实现工业强县、农业强县、生态强县、教育强县,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南乐绚丽篇章。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董建青 赵晓阳/文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