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市场监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同频共振。2021年既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时光交汇点,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怎样的社会担当,为濮阳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3月25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刘道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继续守正创新、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奋勇争先,扎实做好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奋力实现我市市场监管事业“十四五”时期开门红,以市场监管高质量助推濮阳发展高质量。
回顾2020年:同心协力促市场监管工作成效凸显
刘道光说,刚刚过去的2020年,濮阳市场监管人坚持把握大局、总揽全局、应对变局,做到了思想不乱、行动不偏、力量不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攻坚克难、有力应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凸显。部门18项重点工作目标全部完成,其中6项提前完成;纳入市政府综合台账5项,均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市场监管领域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其中10项工作全省第一,4项工作居全省第二,5项工作居全省第三至第五,荣获省、市先进集体(单位)荣誉称号14项。在全市2020年度总结表彰暨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荣获综合考评一等奖,8项工作在市直单位中名列前茅,其中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党的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排名第二,营商环境建设排名第三,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协提案办理排名第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考评获得满分。具体来说,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底线思维,全力投身疫情防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局上下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全员上阵抓防控,与全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出色完成各项防控任务。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全力助推复工复产,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等6个方面的30条具体措施,展示了市场监管队伍的政治担当。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当日发放率在98%以上,全程电子化办理率稳居全省前三,营商环境开办企业指标得分98.1分、排名全省第一,企业活跃度全省第一。信用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率94.29%,位居全省第四;企业年报公示率97.17%,企业年报公示工作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被表彰为全省“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先进集体”;企业信用信息归集率达100%,累计归集信用信息166.3万条,归集率全省第一,归集总量全省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名列前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我市排名全省第二。
安全底线更加牢固。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范县荣获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清丰县被确定为省级食品安全达标县。加强“两品一械”监督管理,全市未发生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质量事件,未发生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两品一械”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质量水平持续提高。将质量工作正式纳入市委党校领导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和对县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此举在全省尚属首例。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97.2%。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组织申报省质量诚信A等企业56家,通过认定36家,申报数量和通过认定数量连续两年全省“双第一”。
“互联网+监管”提档升级。依托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综合平台,在全省率先研发了“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系统,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完成率达100%,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实施食品销售环节“一品一码”溯源监管,13354家餐饮经营单位完成此项工作,全市经营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完成率达100%。推进网络订餐智能监管,对我市饿了么、饿了么星选、美团等平台已入网6334家餐饮经营单位经营情况实施以网管网、智慧管理。
市场秩序稳定向好。强化竞争政策实施,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我市荣膺全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单位,排名全省第二。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全市共建立12315“五进”站点334个,登记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38630件,挽回经济损失110余万元。
服务大局成效凸显。围绕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濮阳市散煤污染防治条例》,全面提升散煤治理水平,被省燃煤散烧管控工作办公室表彰为燃煤散烧管控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实施精准扶贫,3个帮扶村全部实现脱贫。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在全国文明城市复审中未丢分,为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作出了积极贡献,被市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