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家风,有一个醒目的标签:严。教子严,律己严,持家严。毛泽东严格的家风,为人们称颂,值得我们学习。
一、严以教子
毛泽东对子女品格修为的要求非常高。他教育子女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看待自己,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对待他人。1946年1月,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相别19年的父亲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洋装,换上布衣,到陕北贫瘠的乡村当农民,拜农民为师。他还问毛岸英:“你吃什么灶?”毛岸英如实地回答:“中灶。”毛泽东一听便生气地责问毛岸英:“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你应该跟战士一起吃大灶。”毛泽东如此“苛刻”,就是要让毛岸英“接地气”,让他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女儿,毛泽东一再告诫她,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搞特殊。上大学后,李讷努力过着工农子弟般的生活,住学校,吃食堂,每周六下课才回家。有一次,李讷离校晚,卫士李银桥便瞒着毛泽东派车去接李讷。毛泽东得知此事后,狠狠地批评了李银桥。李银桥委屈地说:“就是怕不安全。”毛泽东严厉地说:“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行?不许用车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们自己骑车子回来。”
行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为和品格。因此,毛泽东教育子女:汝是党之子,革命是汝风,要积极投身到革命事业当中。北平解放后,首批进入北平的队伍中就有毛岸英。他和2名扫雷专家带领一个工兵排,承担了排除重要设施、处所的地雷、炸药等重任。这其实是一项危险系数非常高的工作,但毛泽东却没有阻止,因为他明白:作为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必须要有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
也正因为此,当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与鼓励下,毛岸英立即提出要参加志愿军。毛岸英牺牲后,当彭德怀就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向毛泽东详细作汇报时,毛泽东听罢,沉默了一会,对彭德怀说:“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开怀家国事,不言身与家,就是毛泽东严以教子家风的精准概括。(未完待续)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