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马颊河市城区石化路桥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生活和工作经验也告诉我们,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态之基。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
我市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金堤以南为黄河流域,金堤以北为海河流域。全市共有大小河沟96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条(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卫河、徒骇河、天然文岩渠),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3条。让这些河流长治久清,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把河长制工作纳入重要议程,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以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为平台,以深入推进专项治理为抓手,以督察考核制度为准绳,切实把河长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面落实河长制这一治水管水护水新模式,推进了河长制落地见效。
综合整治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我在马颊河边上住了十几个年头了,现在是越来越舒心了。曾经的‘垃圾场’变成了碧水绿岸,河长们功不可没。”10月7日,正沿着马颊河遛弯的市城区南海花园小区居民余江如是说。
市民的由衷称赞,得益于我市在河长制工作中的持续发力。2017年7月,伴随着《濮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出台,我市开始全面推行河长制。在国家四级河长制(省、市、县、乡)的基础上,我市还按照河南省要求增设了村级河长,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河流管理体系,使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力求打通治河“最后一公里”。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必须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才能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此,我市建立健全了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验收等6项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道管理保护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河一策,紧密联系实际,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强化考核问责。2018年2月,我市召开表彰大会,对60名优秀河长、30名优秀河长制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12名乡级河长进行约谈,对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问责追责。
为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市河长办建立了市直河长工作群、县(区)河长工作群、河道巡查工作群等3个微信群,编辑设立了濮阳市河长制网站。出台了《濮阳市水利局领导干部巡河工作制度》,县级干部带头,定期巡查市管城区重点河道,每组每周巡河不少于2天,并对发现的情况第一时间处理。同时,充分利用防汛视频系统,召开全市视频会安排部署河长制工作。
此外,为切实履行河长职责,扎实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带动全民治水,我市建立了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并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树立河长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在市城区马颊河中路(西侧)与中原路交叉口附近,蓝底白字的马颊河省级河长公示牌格外醒目。公示牌上,各级河长姓名、职责、负责区域、举报电话一目了然。市民一旦发现河流水质有问题,可拨打公示牌上的监督电话进行反映,实现全民治水。
华龙区护河员张俊琦深有感触地说:“其实,河长制就是通过给每条河流一个‘监护人’,实现‘河长治’。对我们而言,这一个个公示牌就是一份份责任书,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明确任务、对症下药,护一湾清水,惠一方百姓。”
借力科技 河道巡查实现无死角
秋日的濮阳天朗气清,缓缓流淌的濮水河上空,一架无人机正沿河飞翔。濮水河边,开发区河长办工作人员手握遥控器,濮水河两岸的情况则由无人机实时传送到遥控器的屏幕上。
这只是我市创新河流管理的一个缩影。在全面推行河长制、探索巡河新模式的工作实践中,我市尝试利用无人机巡河。
“无人机巡河不仅可以克服流域广、面积大、受地理条件限制等诸多困难,还可以从空中实时查看和传输水质变化情况,便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确保河道巡查无盲区、无死角。”开发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配备无人机开展河道巡查,我市还投资238万元,在马颊河、卫河等河道安装198处监控设施,建立视频监控、水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等智慧系统;投资800万元建设了污雨水明标监控平台,在30家涉水企业的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排口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及时监测企业排水水质并进行预警提示。
“配备这些高科技装备,都是我们着眼新常态下做好河道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举措 河流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今年5月29日,濮阳市邯郸市卫河流域河长制工作座谈会召开,与会各方针对各自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活动载体、创新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交流,重点就建立联动机制的工作需求、办事机构的组建、如何长效运行、排污口的监管、通过引水调水改善区域水质的可能性等进行了广泛探讨。这是我市充分发挥直管河道流域管理机构优势,探索跨省河道河长制工作联动管理机制的一次创新。
我市结合实际,探索制订了局际联席会议、河长巡查、督查督办、部门联合执法、重大事项报告等5项工作制度。
市人大出台了首部地方性法规——《马颊河保护条例》,使马颊河保护有法可依。
我市依托河道沿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保护河流作用,制订了村级党组织参与河湖治理职责,把河长制作为“五好”基层党支部评选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将巡河护河与“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到河边开展保洁清理活动。
我市通过发布招募令,向全社会招聘河长制工作义务监督员,以进一步加强河长制工作,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共招募义务监督员216名。
自《濮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出台以来,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被提出并付诸实践,有效破解了以往“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等弊端,有力促进了我市的水环境建设。
“河道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我市在立法、组织、机制等方面持续创新,凝聚起了全民治水的强大合力,全市河流的治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河长制工作驶入了快车道、迈上了新台阶。”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协调联动 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
在前段时间开展的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活动中,市水利局、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开展打击整治河道非法采砂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制订出台了《濮阳市河湖执法工作方案(2018—2020年)》,完善河湖执法巡查制度,建立执法台账。
截至目前,在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活动中,我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7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37车次,巡查河道4934.5公里,巡查水库1337.3平方公里,取缔非法采砂场7个,吊离河道采砂船4艘,拆解采砂船3艘,清除砂堆2处,巡查发现案件数量6件,立案2起。
这只是我市相关部门合力助推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的一个真实写照。自去年以来,我市结合辖区实际,相继组织水利、公安、环保、住建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河流清洁百日行动、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整治和“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打出了河道治理与保护的组合拳,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充分调动市直相关部门积极性的同时,我市还着重发挥各县区在河道治理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截至目前,我市各县区通过多方融资,已累计投入数亿元对辖区河道进行治理改造。其中:清丰县开展了“清溪清丰”行动,投资1.8亿元对全县河道和末端渠系分4期进行清淤疏浚、整形和绿化,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系统;南乐县开展了“沟渠联通,水润南乐”行动,投资4.6亿元建设马颊河湿地公园,打造集文化、观光、健康、生态、经营于一体的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文化旅游经济带;台前县通过开展全县大清洁行动,对县内所有河道沟渠进行清理,并建立了村级河长巡查、乡级河长办理、县级河长指导的河流清洁机制。
清水永续,河湖长治。随着一项项顶层设计出台,一项项措施深入实施,河长制正在龙都大地生根发芽,也正在为濮阳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