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笔者走进台前县马楼镇前张胡同工业园区,鳞次栉比的汽配生产企业尽收眼底。
“俺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块钱,还不耽误家务活儿。”9月12日,马楼镇河西赵村贫困户赵尚贤告诉笔者。此前,赵尚贤靠种地为生,妻子患有慢性病,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他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
“家家有项目,户户忙创收,俺村现在没闲人。”前张胡同村委会主任张庆山告诉笔者。前张胡同工业园区现有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48家,吸引邻村及周边农民2000余人前往打工,同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的两个孩子都在陕西神木开汽车零部件经销门店,每个人年收入至少几十万元。”张庆山自豪地说。
“亲帮亲,邻帮邻,一时形成了千家万户骑单车卖配件的局面,逐步完成了原始积累。”位于前张胡同工业园区的龙泉电器负责人徐龙海说。徐龙海是村里最早接触汽配行业的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和村里的同行骑自行车卖配件,养家糊口,走出黄河滩区谋求生路,后来接触到做配件的客商客户,继而转向了零售配件生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开始从事门店批发,进而家庭作坊式生产,再到投资建厂,该县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滚动式发展,不断壮大起来。
“这是一笔了不起的资源,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台前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近年来,台前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培育汽车零部件制造、羽绒及服饰、相框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提升了汽车零部件专业园区、马楼镇汽配小镇、汽配电商基地,不仅走出了一条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可持续产业扶贫之路,还推动企业自身不断更新技术设备,引进人才,注重创建品牌,严格管理,助推台前汽车零部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黄金期。
据该县工信科技委提供的一组数字显示:目前,该县拥有各类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578家,产品种类60余个系列800余个品种,2000余家销售点遍布大江南北,经销汽配车辆1.2万余辆;全国地级以上的城市均有台前籍销售人员和门店,省级和区域中心城市均有台前县汽配销售和批发车辆及仓储、货运中心;部分产品还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从业者达4万名,涉及全县各乡镇130余个村庄。(下转第三版)
一个以台前为基地,辐射周边、营销全国的汽车零部件网络已经形成。2017年,该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87.6亿元,同比增长28.8%。
“哪里有汽车配件,哪里就有台前人。如果台前汽车配件贸易人打个‘喷嚏’,中国江北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就可能‘感冒’。”台前县汽配协会会长杨利永一语道出台前县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全国的地位。
为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台前县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政策优势,大力开展电商营销,提升了县电商产业园,引导、扶持2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建设了马楼镇汽配电商产业园区,实现了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的O2O模式,走上了“互联网+汽配产业”之路。其中,金蝉实业、众成实业被评为河南省“电商企业”。
从“无中生有”到扎根黄河滩区,再到“枝繁叶茂”,台前人创造了汽配产业发展的奇迹。
“我们将以创建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目标,依托覆盖全国的汽配销售网络、企业的集聚优势、技术优势、商务环境,积极对接知名配件企业、配件产业基地和汽车制造商,加快传统零部件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创新,叫响‘台前制造’,力争到202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行业地位的国家级汽配生产基地和涵盖全国辐射周边国家的汽配交易中心。同步实施‘互联网+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计划,打破传统营销模式,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真正实现台前汽车零部件‘卖全球、跑全球’。”该县县长王俊海对台前汽配产业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王为峰)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