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乡结构
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落实国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一核一副、四轴四区”的发展格局;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强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生态宜居、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发展好,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把乡村建设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给农民提供一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美好家园。
提升县域治理水平。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带动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优化区域结构
传统农区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实现跨越发展;发展基础好的地区,要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提质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资源型城市要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打造新的发展优势,实现转型发展;和兄弟省相邻的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城市中心转移规律,重新审视周边和自己,扬长避短,再创优势。
新思考新认识
■稳定经济增长,必须下定决心走好调结构这个“华山一条道”,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来稳增长、提效益、保态势,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我省是农业大省,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让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产业结构调整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实现,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两个导向”一起树,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两条途径”一起抓,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政策链高效融合,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
■“一顶帽子大家戴”,放大政策辐射效应,带动全省创新能力提升。
■“放管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也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关键举措。
■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河南因开放而崛起振兴,也必须以扩大开放赢得更大主动。
■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引导各地区各部门主动对标看齐,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把目标找准,使精力聚焦,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懈努力。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抓好创新载体
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强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开放合作、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环境优化,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壮大创新主体
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地向企业聚集,让科技创新更多地由企业来实施,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建立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组成的创新联盟,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导者。
■完善创新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决策、成果转化、利益分配、金融支持、科技管理、协同融合等机制,统筹用好各类创新资源,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汇集强大创新合力;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运用军地两种资源和力量来解决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培育新的增长优势。
■建设人才强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