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乡村振兴战略的濮阳实践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组织振兴篇
点燃濮阳乡村振兴的“引擎”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18 07:56:21   

CO{7X2@_9NOHT~Z[VH1O_EC.jpg

一辆汽车之所以能快速奔驰,靠的是引擎的牵引。  

一项工作之所以能完美收工,靠的是组织的带动。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组织工作是我们开展任何一项工作的根本和保障。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先实现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引擎”。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市委书记宋殿宇也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一增强两提高”的具体要求,就是要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经济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把高质量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着力建强三支队伍,强化典型引领,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基础保障,全力推动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点燃了濮阳乡村振兴的“引擎”。  

微信图片14.jpg

农村党支部书记到西辛庄向李连成学习取经。  

建强基层堡垒 提供组织保障  

按照市委要求,全市把村“两委”换届作为加强基层班子建设的重大机遇,选优配强、应换尽换,一个不落、不搞特例。2018年全市2995个村党支部、2993个行政村、77个社区“两委”全部完成换届,工作进展位居全省前列。  

抓工作难点,把最强的力量派到最难的村。建立了县(区)委主要领导、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等分包难点村机制,猛药去疴,解决遗留难题,全市148个难点村全部换届选举成功。  

抓关键人,持续开展农村党支部书记优化行动。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年龄、学历、个人产业,以及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掌握存在的问题,对症施策,定点定人采取措施。全市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降为49.4岁,专科以上学历的村党支部书记达759人,占25.3%;致富项目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680人,占22.7%。  

抓关键环节,保证换届顺利开展。严格候选人资格审查,对照“十不宜”负面清单,共审查村(社区)“两委”候选人2.9万人,取消候选人资格410人,其中取消“两委”正职候选人资格199人;在候选人推选中坚持“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化解了矛盾分歧,避免了恶性竞争,奠定了候选人的群众基础,有效推动了换届进展。  

微信图片13.jpg

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参加培训的我市农村党支部书记在队旗上签字承诺。  

建强三支队伍 提供人力支撑  

持续精准培养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从年龄、学历、任职时间、个人产业、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培养等10个方面排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准确掌握存在问题,分类制订优化措施。对于年龄偏大、工作表现良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引导其锻炼后备年轻干部,逐渐形成老中青梯次年龄结构。对于下派干部任职村、信访高发村、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作为调整村党支部书记重点村。全市60岁以上村党支部书记从726人下降到401人。各县(区)综合考量村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致富能力和发展潜力,集中力量培养2至3名在本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村党支部书记,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一大批优秀村干部脱颖而出,成了引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形成了头雁展翅、群雁高飞、比学赶超的“雁阵效应”,树立了越能干越支持、多干多支持的鲜明导向。2018年底各县(区)培养标杆型党支部书记20人,成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的领军人物。自2014年以来,在全市持续开展“争当李连成式农村党支部书记”活动,每年培养李连成式党支部书记100人。在培训对象上分类。以新任支部书记、贫困村支部书记、老区支部书记、年轻支部书记为四大主要类型开展培训,制订全市支部书记三年全员培训计划。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分类。设置产业振兴、美丽乡村、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五大教学板块,对支部书记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在重点人员上精准培训培养。对45岁以下和新任支部书记,组织部门和县乡党委实施一人一策持续跟踪培养,实行导师帮带制,乡镇主要领导、现有优秀支书书记1带N或N对1,因人施教、全面引导,帮助其不走弯路、高效成长,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实施者、推动者。如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带领全村群众,围绕脱贫攻坚,大力开展“党建+扶贫+食用菌”工作,先后搭建410座大棚,基地种植户已达37户,年收益5万余元,务工人员中贫困户有200余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蘑菇书记”。  

实施党员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坚持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开展空白村集中治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消除三年以上发展党员空白村252个,发展农村党员2200余名。提高农村党员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用好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濮阳党建云平台,充分发挥基层支部教育管理党员主体作用,培养百名村支书党课宣讲员和千名“红色”微信员,构建党员党性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广“一编三定”、记分管理、公开承诺等制度,规范佩戴党员徽章,引导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树立先锋形象。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员政治荣誉感和使命感。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选派11名市直单位优秀人才到县(区)挂职科技副乡镇长。评选表彰濮阳市第四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市乡土专家,做好团结服务引领工作,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开展专家人才精准帮扶行动。推动市、县两级专家服务团积极与乡镇对接,开展技术推广、医疗惠民、政策宣讲等帮扶行动。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民创业者、农民企业家培训工程,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微信图片16.jpg

濮阳县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一起探讨黄河湿地生态园的规划建设。  

打造三类典型 提供示范样本  

打造“三纵三横”魅力村镇特色党建示范带。按照“市级布局、县(区)布带、乡镇布点”的思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党员创业示范园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双示范”(示范点和示范带)工程。全市打造党建示范点349个,形成了濮渠路美丽乡村、106国道特色产业、濮台路红色文化、黄河大堤产业扶贫精品等“三纵三横”特色党建示范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典型样板。  

抓好党建扶贫基地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产业支撑”思路,大力推广“党建+扶贫+食用菌”“党建+扶贫车间”等发展模式,以县乡党委为主导,以农村党员群众为主体,帮助支持贫困村建设党建扶贫基地,促进农村党员群众创业就业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全市建设党建扶贫车间470余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7300余座,带动2.8万贫困人口就业。  

发挥集体经济试点村引领作用。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增加村集体经济试点村范围,加大试点和政策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发改、农业、扶贫等部门资源,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健全四项机制 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一定两评三公开”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各级党委抓党建主体责任,明确党委书记是党建第一责任人,进一步细化党建任务指标,为各项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指导。规范提升“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工作,探索季度观摩与专项观摩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推动基层党建由打造典型向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转变。  

健全完善组织生活“落地动作法”。完善以“两图、一表、一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组织生活“落地工作法”,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科学制订组织生活日程图、民情入户图,建立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记实表,严格落实基层组织生活问责办法。以规范每月5日“党员主题活动日”为抓手,推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政治生日”、“党费交纳日”等制度落地。从严肃基层组织生活抓起,坚持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  

用协商民主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中引入协商民主,将“协商民主”和“票决民主”进行有机结合,让群众享受到充分的民主权力,推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为村民自治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双联四推六覆盖”抓党建促脱贫帮扶机制。坚持党建力量向精准扶贫一线倾斜、工作重心向精准扶贫一线转移、工作合力向精准扶贫一线聚集。压实帮扶责任。组织1170余个市、县(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组织2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与3.4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利用每周“扶贫日”,市、县(区)直单位开展对接帮扶工作。调优派强驻村干部。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推进驻村第一书记优化调整、驻村工作队选派、脱贫攻坚责任组组建等工作。协调落实市派驻村第一书记每人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每人每年2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共1992万元。注重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推行“三组一评”,以村为单位,引导鼓励党员群众成立脱贫攻坚互助组;组织村内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成立脱贫攻坚扶志组;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扶贫宣传文艺组,落实扶贫政策上墙、志气歌上墙、帮扶歌上墙;每年开展脱贫模范户和落后贫困户评选活动,激发了党员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强化两项保障 提供基础支撑  

强化村级活动场所综合功能提升。制订了《濮阳市农村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功能设施规范化建设方案》,全市2993个村在实现了村室建设“清零”目标的基础上,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规划扩建一批、修缮改建一批、规范提高一批,把农村村级活动场所全部建成党群综合活动中心,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供阵地保障。  

以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为依托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和乡村建设人才培训体系。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培训了来自27个省的3万余名基层支部书记,得到了广大学员的认可和好评。为进一步提升培训成效,要注重从教学软硬件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选育、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持续支持提升。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市、县、乡党校资源及全市党建示范点资源,形成从教室到田间地头的培训体系,并从政策理论教育、学历教育、实用技术技能讲习等方面不断提升教育培训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源源不断地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记者 孟晋 张永生)  

记者手记  

高质量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我市乡村发生的喜人变化就是基层党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释放的过程。应把党建与产业发展与扶贫深度融合,在发展产业中同步加强党的建设,在扶贫攻坚中检验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作风,实现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的良性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应把党建与发展结合得更紧、融合得更深,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强化工作力量统筹,强化督查考评问效,不断提升产业发展领导力、带动力、组织力,让产业发展有了党组织这个“引擎”的带动,让群众脱贫致富有底气,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