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是我党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生活、工作的足迹。每当回忆这段红色历史的时候,党和人民都不会忘记始终坚守在冀鲁豫边区开展顽强斗争的老一辈革命家刘晏春。
刘晏春(1903—1971),濮阳县五星集人,1930年在濮阳县立第一模范初级小学任教时由徐仲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濮阳全县十个区相继建立99个党支部,革命烈火在濮阳大地熊熊燃烧。1931年9月至1934年2月任濮阳中心县委宣传部长、中心县委书记期间,他先后领导教员增薪罢教、盐民驱逐盐巡、沿黄灾民反饥饿等斗争。1934年濮阳县刘俊贤等人被捕叛变,刘晏春被迫转移到濮县、范县一带继续秘密发展党员,开展河口抢粮、分粮吃大户等武装斗争。
1936年4月和10月,刘晏春先后两次临危受命,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山东省委。1935年,濮阳中心县委书记、直南特委巡视员刘晏春从濮县八里庄郭崇豪那里了解到,山东党组织可能遭到破坏,马上让赵建民到濮县见刘晏春,刘晏春马上将赵建民写的1933年山东党组织遭破坏的情况报告转交北方局。1936年4月,北方局派黎玉和刘晏春去山东恢复党组织,将濮范观划归山东领导,建立鲁西特委,刘晏春任鲁西特委书记。1936年5月至9月,新建山东省委再次遭到破坏。10月,刘晏春临危受命,出任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兼鲁西特委书记,使山东党组织又得以全面恢复发展,为建立冀鲁豫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身为冀鲁豫边区民运部长、组织部长的刘晏春,动员群众参军,组织支前大军架浮桥、运送粮食弹药。
为配合全国解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冀鲁豫边区党委和平原省组织部长刘晏春先后轮训抽调了冀鲁豫边区8000多干部随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后,刘晏春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和纪律监察工作,全力查办大案要案,不畏权贵,严于律己,坚持原则,为纯洁党的组织,维护党的纪律献出了毕生心血。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