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若,濮阳县东道期村人,直南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5年,李素若在北京法政大学预科读书时,由同乡、北京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学生王亦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直接隶属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1927年3月,中共党员、大名七师学生刘大风、赵纪彬、李大山到北京寻找党组织,李素若帮助他们和中共北方区委取得联系,从此中共直南地区党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
1927年4月,中共北方区委派李素若到大名七师,任大名特支书记。他以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发展了包括校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甫、训育主任王振华在内的大批教员和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共青团,使大名七师成为直南革命的一个重要策源地。
1927年5月,大名红枪会暴动,七师被迫放假,李素若回到家乡濮阳,和赵纪彬、李大山等在濮阳高小(明道书院)建立中共濮阳特别支部,李素若任书记。1927年6月,北伐军占领濮阳以后,他筹建了国民党濮阳县党部,帮助北伐军筹集军饷。
大革命失败后,正是由于李素若在国民党内的特殊身份和工作,使濮阳没有出现大革命失败后大量共产党员被捕杀的局面。1929年濮阳温邢堌事件后,他积极营救被捕的中共濮阳县委领导人赵纪彬、李大山、王卓如、刘汉生等,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怀疑为中共党员。受到通缉后,李素若被迫离开濮阳,辗转烟台、北京、西安开展革命活动。
七七事变后,李素若回到家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共直南特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四支队成立后,李素若负责对外联络。
1938年4月,李素若在濮阳县王辛店村北王家坟地,被中共直南特委错杀,年仅33岁。1983年9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中共濮阳县委作出《关于李素若同志被错杀的平反决定》,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2009年,李素若入选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