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梁村乡张庄村,有一座关帝庙,关帝庙前立着一座牌子——抗战四义士歃血结盟地。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南乐县四位热血青年,在关帝庙前异辈结义,各取“持、久、抗、战”一字,更名为张持、张久、张抗、张战,决定与侵略者一拼到底。不久,四人相继入伍。张持和张抗加入太岳纵队三八六旅,张战加入漳河基干大队,张久加入八路军冀南军分区26团。同样是在1942年,张持、张久、张战,分别在抗日前线山西长子、山西陵川、河北武安壮烈牺牲,只有张抗存世。村中有民谣歌云:
四人结义为革命,三人捐躯一人还。
张家男儿多奇志,持久抗战英名传。
3月23日下午,记者跟随“红色濮阳采风团”走进张庄,行走于这个红色古村,聆听“抗战四义士”的故事,油然而生出无限敬意。
持:张持掩护战友突围团城
持,即为张持。
张持原名张振,1922年出生在张庄村。1942年春节刚过,和其他三兄弟结义不久的张持,即和同村的张宗一起,加入到了太岳纵队386旅参谋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周希汉的20团,走上了战场。
1943年10月,张持跟随部队来到了山西长子县南陈乡。在这里,太岳军区第二分区20团和772团1部,与强大的日军进行了一次殊死战斗,并胜利突围。周希汉司令员率领第20团跳到外围后,于10月18日夜,在长子县城一举端掉日军重要据点大堡头,因此士气大振。19日清晨,部队转移到离县城20里的一个有200多户人家的山村——团城村。
由于将士太过疲劳,部队决定就地宿营两小时,但要求“战士不能解背包,还要放好哨,东南两个山头要放小哨”。随后,周希汉命令第772团第2连连长陈家贵在村西山头制高点布置一个排,要求该连不能休息,作为机动部队。
果然,团城村附近据点的日军,寻迹包抄上来,被八路军哨兵及时发现,交起火来。刚刚入睡的部队领导,突然听到团城南山传来阵阵枪声,预感不妙,便立即指挥一个连从村西出发,力图抢占山神庙高地。殊不知为时已晚,早被日军大批人马围堵。周希汉当即率部与敌人展开包围与反包围的激烈拼杀。
周希汉发现前方山神面附近树林稠密,就指挥张持等人转移,谁知还没跑到就中了敌人埋伏,冲到最前面的张持不幸腰间中枪,肠子都流了出来,有战士过去抢救张持,张持坚决地说:“不要管我,我掩护你们,快和首长突围。”就这样,张持坚持打完了所有子弹,掩护战友离去,牺牲时年方21岁。
久:张久转战冀晋鲁豫
久,即为张久。
张久原名叫张环,1919年出生,在家叔伯辈分中排行老五,自幼习武,身手矫健。常在移民槐下听书,听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立志学岳飞。
与张庄一路之隔的孙村,有位青年叫孙汉章,在河北省立第十一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孙汉章的影响下,张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4月,张环义无反顾地加入冀南军区所辖第3军分区26团,成为一名抗日先锋。
1939年10月,在冀南一次反“扫荡”的战斗中,张环提起机枪一边向敌人猛射,一边高喊着冲杀。有人提醒他“注意隐蔽”,他却回答说:“只要打不死我,就是再负伤,我也要多打死一些敌人,向他们讨还血债。”在之后的许多战斗中,张环都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虎将”。
1941年初,日军开始在冀鲁豫边区周围构筑工事,安插据点,对根据地实行分割包围,沙区亦陷入分块包围之中。为打破敌人的“封锁”和“蚕食”阴谋,沙区抗日军民展开了反“封锁”和反“蚕食”斗争。张环所在的华北抗日民军在军区和二纵领导下,配合军区部队,首先向内黄县城东北部进击,以便打破敌人对清丰西部的封锁,沟通沙区与濮阳、范县、观城地区的联系。之后,民军又与军区部队、地方武装一道,对南清、南内、清濮、濮滑公路展开破击战,敌人的交通被抗日军民破坏得支离破碎,沙区局面有所好转。
后来,张环被改编华北抗日民军一团四营提升为教导员。1945年,张环的部队在山西陵川与敌人交战,张环和战士一样,冲入敌群与日寇搏斗,身上被敌人刺了好几刀,他仍然死死扭住敌人,直到把敌人打死。最终,英雄张环长眠在陵川大地,实现了精忠报国壮志。
抗:张抗用竹竿捅下美制飞机
抗,即为张抗。
张抗原名张振帮,出生于1919年。抗日战争时期,张抗随陈赓386旅773团征战,部队改编后随军转战西南。经历过无数战争洗礼,成为四义士中唯一一个目睹新中国成立的人。
1951年5月25日,张抗随部队进驻西藏。后来,张抗被部队选到地空导弹部队,成为一名优秀的雷达兵。
20世纪60年代,为了侦察中国大陆原子弹的研制情况,当时的台湾和美国进行联合,组建了一支“黑猫”中队。“黑猫”中队全部使用美国制造的U2侦察机,对中国大陆的两弹一星研制开始侦察。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中国地空导弹兵和敌人的U2侦察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
1962年1月13日,国民党少校飞行员陈怀,驾驶U-2从桃园机场起飞,首次成功执行了对大陆西北腹地的侦察任务。此后“黑猫”基本上是每月固定深入大陆三次,活动空域基本上在大陆西北、华北的大后方。面对国民党U-2侦察机的疯狂入侵,中央军委决定坚决地消灭敌机。经过研究,我军决定采取游击战的传统战法,将固守在北京的地空导弹营拉出去机动设伏。同时决定采取施放“诱饵”,诱敌就范的策略。
9月9日6时,国民党空军一架U-2飞机从桃园机场起飞。6时13分,敌机在桃园以北40公里处。当张抗所在部队雷达发现美国的高空侦察机出现在我国领空时,及时上报上级。时任我军河北某空军团团政委的张抗接上级命令,立即指挥对其还击,我军导弹部队很快进入临战状态。7时32分,U-2飞机由平潭岛上空20000米进入大陆,而后经福州、南平,沿鹰厦铁路上空北进。面对越来越近的敌机,张抗指挥着坐标员记录着敌机飞行的坐标,并快速算出导弹的杀伤距离、飞行半径等关键数据。随后,张抗迅速向指挥部传达了指令。二营营长岳振华果断下达发射命令。顿时,3发萨姆2导弹打上了蓝天,敌人的U-2被击中,顿时发生了巨大爆炸。可以说这次战斗张抗功不可没。
U-2侦察机被解放军一举击落,迅速成为世界舆论的热门话题。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张抗等有功战士。有些国家的驻京记者总想弄清楚中国究竟用什么武器打下美国U—2侦察机的。时任外交部部长陈毅在接见记者时不无调侃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
张抗用竹竿捅下美制飞机的消息传到老家,张庄村百姓奔走相告。张抗的父亲,专门在院子里种下一棵杨树,取名“战功树”。
2014年,张抗因病去世,享年95岁。
战:张战血染武安峭河
战,即为张战。
张战原名张轩,1925年出生,结拜时年龄最小。结拜仪式举行不久,张战就参加了漳河基干大队。由于年龄小,被安排当警卫员。他苦练杀敌本领,主攻爆破技术,在抗日战争中完成了十几次爆破突击任务,被誉为“爆破大王”。
1945年9月6日23时,随着武安县城的解放,武安全境只剩下盘踞在峭河的土匪杨四的。杨四的在七七事变之后,在家乡拉起一支队伍,抢劫入室绑票票,到后来发展到二三千人,成为武安永年沙河一带的土霸王。不仅如此,杨四的还勾结日本,为非作歹,鱼肉当地百姓,处处与我党为敌,残害革命战士和群众,手段极其残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我军一举拿下武安城,剩下的土匪汉奸一千多人投奔了峭河杨四的,杨匪更加猖狂。杨匪的老巢在峭河,他把南北峭河杨屯三村外围修筑了一系列防御性工事,坐镇峭河与我党为敌。
1945年11月2日,我军决定消灭这股顽匪,参战部队有太行六纵队3个旅9个团和张战所在的漳河基干大队约13000余人。当时我军还缺乏重武器,杨匪凭借独特工事,使我军伤亡很大。为此,我军决定挖地道向前推进。24日凌晨,随着一声炮响,我军冲入峭河,与敌人展开了巷战,不到半天时间,战斗结束,毙敌1000多人,俘虏1000多人。在攻打峭河战斗中,作为排长的张战执行爆破任务,接近土匪碉堡时被敌发现。他隐蔽在壕沟内,用军帽吸引敌机枪火力,迂回近敌,由于杨匪军队构筑的碉堡在斜坡上,难以实施爆破,张站用木棍绑扎的支撑架,逼近碉堡后,将炸药包送出去,冒着守军机枪的扫射,紧紧撑住木架,直至爆炸前的瞬间才转身隐蔽,一举炸毁碉堡。张站在冲锋中多处中枪,血染峭河,被用担架抬到后方野战医院。由于当时的野战医院条件简陋,张战伤口感染后不幸牺牲。最后,烈士长眠在邯郸烈士陵园。
英雄从未走远,永在我们心中。今天,张庄村为纪念“抗战四义士”的壮举,在村中建有抗战四义士纪念馆,还有抗战故居。2018年,张庄村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五批“传统村落”。张庄村群众说,当年,受四义士事迹的影响,全村300多口人,有100多人上了抗日战场,最小的仅有14岁。今天,四义士的事迹依然在每个村民口中口口相传,激励着张庄人在奔向小康生活、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