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濮阳党史故事汇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扑不灭的火种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4-16 06:47:39   

1934年春,白色恐怖笼罩着直南大地,中共大名中心县委遭到破坏。恰在此时,范(县)朝(城)濮(县)联立乡师党支部书记管守律受中共范县特支干事会委派,到大名中心县委接头处汇报工作,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大名监狱……

范县县城像一潭死水般沉寂了起来,联立乡师的学潮也变得无声无息,联立乡师的几名党员心急如焚。

一天,学校里传言,大名地方当局来信了解询问管守律是否为该校学生。几名党员听说后,立即秘密分析研究:大名问是否是学生,这意味着如果是学生,“问题”可能就小些。可是掌握着学校行政大权的庶务主任王云生是国民党组织的头子。他还握着学校的公章,怎么办?最后,几个人一致认为,“盗”盖学校公章最为合适。这任务落在了胆大心细的于子元、王继魁身上。

深夜,校园一片寂静。王云生办公室门口出现了两个人影,他们就是于子元、王继魁。二人先撬动门扇,待门推开后,于子元在门外守备,王继魁踮脚入室,摸着了办公桌,熟练地撬开抽屉上的铁锁,然后顺利盖了公章。然而,他们拿回去一看,公章盖颠倒了!于是,他们再次进入王云生的卧室……由王继魁在家写好信,第二天发了出去。

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管守律仍没有消息。

“到大名去探个究竟吧。”有人建议。

谁去呢?于子元自告奋勇前去。他是管守律被捕后的乡师第二任党支部书记,大家都同意他去,并各自掏腰包捐了现洋。一大早,于子元骑车朝着西北大名方向出发了。约莫走了二三十里,忽听背后传来喊声,原来王继魁怕于子元一人太危险,就骑车赶了过来。

来到大名城内,王继魁在一家饭馆等候,于子元只身一人去探监。战友相见,不禁热泪盈眶。

“大哥!我看你来了!”于子元有意将“大哥”二字咬得很响。“咱家的人都好吗?”管守律会意,忙问。

“现下还都平安,大哥不在,都很焦急,往后日子难过。”

“城里常有‘土匪’,到乡下去吧!”

“就是没有投靠处。”

“西南濮县‘年景好’。”

于子元、王继魁急速返校向支部汇报了情况。大家分析后,决定以后党的活动转向农村,由濮县籍学生于子元、刘培岑通过关系去濮县找党。不久,联立乡师的党组织与中共濮阳中心县委接上了关系。一年后,濮、范二县农村已有20多个村庄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展党员近百人,联立乡师的革命火种燃烧得更旺了。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