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濮阳榜样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乡村振兴路上的“兵支书”
—— 记河南省第五届最美退役军人候选人吴相超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30 08:21:01   

11月27日,从“出彩河南人”第五届最美退役军人宣传推介活动组委会传来喜讯,我市范县杨集乡东吴桥村党支部书记吴相超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五届最美退役军人候选人。

此前,他还曾获得河南省模范退役军人、濮阳市最美退役军人、濮阳市乡村振兴好青年、范县优秀共产党员、范县优秀村干部等荣誉。

吴相超干了啥事?能做到这么多荣誉加身!

吴相超出生于1981年。19岁那年,他怀着参军报国的梦想投身军营,在武警湖北总队十堰支队服役。八年军营熔炼,吴相超从未喊苦叫累,锻造出了他肯吃苦爱付出的品质。这期间,他表现突出,8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多次受到部队嘉奖。

2008年,吴相超从部队退役,在湖北武汉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军人吃苦耐劳的作风,经过几年拼搏,吴相超成了公司的顶梁柱,年薪20万元,拥有两套住房,公司配有专车。后来,他便把父母、爱人和孩子接到武汉生活。此时的吴相超,家境殷实富裕、工作顺风顺水,可以说是家庭事业双丰收。

2020年,吴相超回老家探亲,看到村里的面貌、乡亲的生活水平没有多大提升,他的内心十分不安,他心想:东吴桥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还是一名党员和退役军人,我应该有所作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此时,为家乡做贡献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

天公作巧,这时适逢东吴桥村党支部换届,老支书找到吴相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相超,留在村里干吧,乡亲们要过上好日子,需要你这样有活力的年轻人。”

老支书的话打动了吴相超,他决定说服家人,告别大城市舒适的生活条件,回村创业。当年12月,他参加了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当选为东吴桥村党支部书记。

在就职仪式上,吴相超表态:要抓班子、带队伍,团结村“两委”班子,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实事、好事,提高群众收入,解决留守老人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改善集体经济条件。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上任伊始,吴相超就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先后到冀鲁豫革命纪念馆、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刘邓大军渡黄河李桥渡口参观学习,强化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担当意识。他还创办“小院大讲堂”,自己带头讲课,提高了村干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他要求村干部做到“三禁三做”,即禁吃群众的、禁拿群众的、禁喝群众的,做政策宣传员、做致富领航员、做群众服务员。

为妥善解决群众困难,吴相超带头走遍了全村家家户户,了解村民急难愁盼事:村里道路泥泞不堪,他多方联系、寻求支援,铺设了排水管道,道路变得平整通畅;村里800余亩水稻灌溉困难,他多次对接农业部门,争取项目支援,为村里打了20多口机井;村民晚上出行不便,他自费安装路灯;村民休闲娱乐缺少场地,他筹集款项修建文化广场,铺设篮球场地、安装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吴相超的带领下,短短一年时间,东吴桥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吴桥村也从一个软弱涣散村变成范县的“基层党建红旗村”。

“乡亲的生活好不好,关键看腰包鼓不鼓。”吴相超深知这一点。东吴桥村临近黄河,村里一直保留着黄河水自流灌溉种植水稻的传统,种出的大米晶莹剔透、清香饱满。这让吴相超找到了产业发展的路子,他瞄准了无公害农产品这一广阔市场。

2022年3月,吴相超与市女企业家协会合作,开展“手拉手爱心助农”活动,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25万元,成功打造“范县东梁湖传统手工大米”品牌,为“范县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添彩。他还多方引进饰品加工项目,安置50余名劳动力实现本村就业、增收致富。今年,他与濮阳市台商协会合作,流转村民土地200亩,种植优质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进一步打造“稻花乡里东吴桥”。

吴相超作为一名“兵支书”,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还十分热心公益。他成立“相超”慈善爱心基金,为特困学生、留守儿童捐款捐物累计达30余万元;他联系爱心组织,资助村里的4名特困优秀学生,为他们发放助学金。

为了给村民带来更多获得感,每年冬至,吴相超都自费购置蔬菜和肉,在村室广场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举办饺子宴。今年中秋节,他还邀请村里老人在村广场一起“中秋赏月话振兴”,共吃团圆月饼,共度中秋佳节。老人直夸“相超这孩子会做事,干得好,村子有他带领我们心里踏实”!

“村庄环境美如画、村民腰包鼓囊囊,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将继续站好‘兵支书’岗位,带领东吴桥村村民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谈到东吴桥村今后的发展,吴相超自信满满。本报记者  岳彩寒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