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戎马倥偬、战功显赫,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战役都留下了他鏖战沙场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勋章曾在他胸前闪耀。
此后50多年的岁月里,他却甘当中原大地上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将所有的军功和荣耀都装进了一个小布包。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平淡不能泯。能做到其中一条就很不易,但他全部做到了。”作家二月河曾如此评价他。
他是李文祥,1925年,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一个贫苦农家。幼年丧母,为求生计的他在兵荒马乱中辗转奔突。1947年,李文祥正式参军加入华野10纵,骁勇善战的潜质很快得以施展。
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李文祥,历任解放军战士、班长、排长和副连长。尽管职务不高,他却先后荣立特等功、一等功,获得特等人民功臣奖状、战斗模范称号等。
1956年,李文祥转业安置到福建省建设厅工作,他不愿坐在舒适的办公室,先后辗转于三明、泉州、莆田等地,岗位越换越苦。
1962年,国家号召干部精简下乡支农,他像当年在战场上一样,再次身先士卒。
带着妻子重返范县老家,李文祥拥有的仅是生产队给的3分自留地和15公斤麦子,住处是村里四处透风的破庙。一直到1983年,他才盖起了属于自己的三间平房。因为不像当干部时那样宽裕,李文祥曾被老父追到街上大打出手……
(据新华社郑州9月21日电)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