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台前县:生态引领谱新篇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10-20 07:31:22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台前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抓紧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的战略成果不断巩固,发展态势回稳向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1603154734(1).png

黄河生态保护项目。

1603154102(1).png

高速台前站。

全县总体发展态势回稳向好

经济运行持续回暖。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下降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1%。1至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7亿元,增长6.1%;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1.56%、10.9%,增幅均居全市第1位。

脱贫攻坚扎实有效。聚焦脱贫任务重的乡村实施挂牌督战,持续开展问题整改活动,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与新希望六和等知名企业合作,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项目,生猪养殖、肉鸭养殖及屠宰等项目建成投用。实施扶贫项目209个,项目竣工率98.6%,资金拨付率90.3%;新开发扶贫公益岗位1009个,3.1万贫困群众实现返岗务工。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6个省、市重点项目有序实施,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3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2.2%。争取各类资金31.62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17.45亿元、债券等资金14.17亿元。台前衡缘物流园、青岛万和智能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有望明年落地建设。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全面启动“四城联创”工作,城区段生态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完工,引黄调蓄生态工程、梁庙生态湿地等项目加快实施,绿系生态、水生态系统加速形成。在抓好疫情的同时完成了G342城区段拓宽改造提升和垃圾场搬迁两项工作,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改善了生态环境。纵深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四美乡村”创建,实现了农村有风貌、有颜值、有气质。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0月15日,全县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0%、16%,优良天数192天、同比增加37天。稳就业保就业成效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729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4%。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产业新城实验学校、3所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乡镇安置区小学即将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台前分院、市中医院台前分院挂牌运营,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

1603154566(1).png

产业集聚区石化技术研发平台项目。

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台前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围绕紧抓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打赢污染防治硬仗、守住黄河安澜底线、用好黄河水资源、扭住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塑造黄河文化品牌6项重点工作任务,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提升。

以建设“一湖两河三湿地”为抓手,先后实施城区段生态水系综合治理、引黄调蓄生态工程等项目,加强引黄沟渠疏浚贯通,着力打造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生态水系。

以实施国储林项目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大力度提升,建设了一批精品绿化工程,金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金堤河公园完成改造提升,铁路公园、西凤公园建成投用,龙湖公园、梁庙生态湿地公园加快推进,打造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台前样板”。同时,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不折不扣完成黄河干流“四乱”问题整治任务,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下一步,该县将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以临黄大堤、北金堤、金堤河南小堤、外环路等为依托,建设“三纵五横”生态绿系景观带,全力打造生态绿系系统,推动形成“八大公园”交相辉映的生态格局。

1603154119(1).png

濮阳恒润(筑邦)公司。

1603154136(1).png

濮阳恒润(筑邦)公司改型升级项目。

明确新目标  实现新发展

台前县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以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根本遵循,以市委书记宋殿宇调研台前县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规划编制时提出的“做强产业链、发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为主攻方向,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守底线。继续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提升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落实好纾困惠企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保社会生产力。通过援企稳岗、开发岗位、劳务输出、帮扶兜底、技能培训等方式,千方百计保就业、保民生。

夯基础。坚持项目为王,扩大有效投资,盯紧抓牢26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年内9个项目投用、6个项目建成。实施开放活县战略,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持续招大引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求突破。实施产业强县战略,重点抓好柳桥羽绒、新塘羽绒、海源化工等产业项目,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实施创新兴县战略,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产业,着力构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5G产业发展生态。

创优势。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谋划布局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两新一重”建设,深度谋划包装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认真落实“河长制”,统筹推进“四水同治”,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做好黄河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

(记者  段利梅  高寅人   通讯员  王为峰  文/图)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