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稳”定大局 为各项工作提供良好环境
市委党校副教授 侯善惠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30 08:09:50   

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稳”是大局、是主基调,稳定经济运行、稳定社会大局,就能为各项工作提供良好宏观环境。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就如何筑牢“稳”进行了安排部署。

坚持“稳”的主基调。稳是大局、是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当前开展经济工作的先决条件。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新冠肺炎疫情正从局部向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发酵,世界经济继续放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我们注定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但是一个充满阵痛的转型过程,而且还是一场硬仗、恶仗,加上疫情冲击,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和较多变数。行稳方能致远。只有稳住了经济运行、社会运行,才能为妥善解决诸多矛盾问题创造窗口机遇。

坚定“稳”的信心。一是部署推进早。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我市都走在了前列、赢得了主动。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条措施,率先实行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纾困解难。二是发展态势好。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新增贷款、进出口总额等增幅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3月份开始由负转正,5月份全面由负转正,经济发展呈现出难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基本实现了上半年填平补齐的目标。三是工作亮点多。有效投资不断扩大,283个省、市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谋划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新增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7家省级星创天地,居全省第4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3%。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速居全省第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成效,发展后劲得到增强。从我市经济社会进展状况看,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胜利在望。

落实“稳”的举措。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统一部署,聚焦“六稳”“六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保”“稳”“进”“蓄”四个方面下功夫。筑牢“稳”,一是要加快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抓产业、强后劲,项目是支撑,投资是关键。稳投资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要提升可预期的投资收益,激发投资热情。二是要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立足我市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发展路线图,建立产业链“链长制”,逐产业链厘清薄弱和缺失环节,一链一策、一业一策,在搭建创新平台、攻克核心技术、培育引进人才、完善产业链配套、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主动服务,稳链、补链、强链,畅通企业生命线。三是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要优化消费环境,增加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让消费者安心消费、放心消费、满意消费,稳定传统消费。

坚持“稳”的主基调,落实“稳”的举措,要在政策保障力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在产业政策布局和规划上着力;要在稳金融上下功夫,在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上着力;要在稳外资上下功夫,在招商、安商、稳商上着力;要在稳外贸上下功夫,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着力;要在稳预期上下功夫,在稳定居民预期、企业预期和外部预期上着力。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