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庆祝建党100周年 龙都先锋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肩挑百家幸福的“铁娘子”
—— 记濮阳县城关镇西门里村党支部书记王华玲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9-15 06:25:50   

微信图片_20210915080339.png

工作中的王华玲(左)。

基层事务繁杂琐碎,甚至有着“宁管一军、不管一村”的说法。

但在濮阳县城关镇西门里村,有个一肩挑起百家幸福、一线之路创出新天的“铁娘子”——王华玲。她连任四届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和党员干部,让一方贫穷地焕发出了崭新容颜。

挥笔迁建 跑出“加速度”

西门里村位于城关镇西缘,人口土地较少,产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劣势导致其始终难以搭上县城区发展的快车。

王华玲深知,想要发展,必须跳出旧圈子、改变旧面貌。濮阳县实施迁建改造项目时,她第一时间响应安排部署,当机立断成立改委会,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中攻坚。仅仅7天时间,西门里村拆迁工作便全面告捷,成为城关镇第一批新农村改造项目中的首个和谐拆迁村。

搬迁要有新速度,发展更要闯出“加速度”。为让住上楼房的村民收入稳定增加,王华玲始终坚持“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句句有回答”原则,每月广泛听取村干部、群众代表意见,全面做好后续配套建设工作,为贫困户提供拆迁过渡安置住房,举办团聚联欢会重温村民邻里情,并主动引进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村改居、土地股权改制,确保实现落后贫困村到宜居宜业小康社区的华丽蝶变。

执笔经济 带富“贴民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王华玲团结带领村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相关扶贫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实际所需,多角度开展思想扶贫、技能扶贫等,还为西门里村打了第一眼地下水集中供应水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

王华玲响应“结对帮创、助力扶贫”号召,主动帮扶郎中乡道仙村李俊竹一家,为多名贫困户提供工作机会,还腾出自己的房屋供其免费居住,解决其生计问题,累计捐赠慈善金、助学金、慰问品等共计6万余元。

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王华玲依据自身创业经历,充分发挥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特长,于2010年组织成立濮阳县华赢农村资金互助社。该互助社是由县政府批准、县金融办核准成立的全县唯一一家专业性、地方性、社区互助性金融企业,可为社员办理存款、入股分红、小额贷款等业务,旨在服务“三农”、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和社区居民,为群众创业增收致富、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

落笔公益 彰显“她力量”

“为民当官不是淘金的美差,而是奉献的事业。”王华玲始终坚持为民初心和社会责任,多次带领濮阳县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协同县工商联、县妇联工作人员,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困难党员、贫困女职工等弱势群体,并帮助有就业意向的贫困群众达成聘用协议。

2012年至今,王华玲坚持资助城关镇温庄村2名贫困儿童、5名贫困孤儿和市外国语高中4名贫困学生,并通过市益点爱助学中心捐助助学金,以实际行动传递了个人爱心。

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期间,王华玲坚守第一线,呼吁广大女企业家积极通过相关渠道募集资金,为党旗增添一抹巾帼红,彰显了广大妇女的强大力量。

因为个人突出贡献,王华玲先后获得全国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和濮阳市劳动模范、“先进妇女工作者”、“爱心女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公益之星”等荣誉。

搬新居、引新业、树新风……谈起未来发展,今年已56岁的王华玲仍踌躇满志。她表示,要在各项工作上争第一、当模范、谋大局,把本村创新的经验推出去,使发展的好方子辐射更广,为濮阳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刘阳 通讯员 孟娜 程正峰 文/图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