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
张宏琦在检查材料。
30年,发明成果36项;30年,带出技术骨干28人;30年,攻克疑难杂症750起;30年,获得大大小小荣誉数十项。
他,就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网带电作业专家张宏琦。
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5月14日一大早,张宏琦像往常一样带着工具奔赴现场作业,一干就是一上午。而这已经成了他工作的常态,连他自己也数不清这已是第几次作业了。
1991年,张宏琦被分配到输电线路工作,开始接触带电作业。之后9年的时光里,他在杆塔与线路间来回穿梭,兢兢业业奋斗在第一线。
2000年,公司决定成立配电带电作业班,张宏琦被调到配电带电作业班担任班长一职。他这时感受到,肩上担负的不仅是领导的期望,还有人民对于可靠供电的迫切需要:“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不停电作业,是时候进入配网领域了”。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同年7月,由他主操的10千伏Ⅰ胜利线长京段#20杆的用户接火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自此开创了濮阳供电公司中电压等级线路带电作业的先河。
获得成功后,张宏琦没有被欣喜冲昏头脑。随后的几年里,他更加侧重于提升技术技能,不断学习先进的带电作业新知识与新技术,熟练掌握了输配电带电作业技术,解决各类设备疑难杂症750多起,入选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网带电作业专家组,技术水平居于全国先进、全省领先;在省内率先引入配网不停电旁路作业法,因地制宜在濮阳市开展能够适应城乡复杂地形地貌环境的“脚手架带电作业法”,研发实训场地“低工位仿真带电作业平台”;参与编写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知识读本》等4部专业著作。
班组建设的排头兵
张宏琦不仅技术过硬,还有着较强的管理能力。
为促进班组自主管理能力和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张宏琦创新班组管理模式,推行“班长轮岗制”,即定期推选能力较强的班组成员担当一周轮岗班长,履行班长管理职能;在班组推行分层、分级管理,按照岗位分担安全生产责任;签订线路承包责任书,将线路逐条逐段分配到人;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切实做到利益共享、责任同担;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将指标细化分解到人,将考核监督纳入月度奖金,从而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张宏琦的带领下,多年来,国网濮阳供电公司配网带电作业技术水平始终居于全省领先、全国先进行列。截至2020年年底,他所在的班组连续安全生产5286天,累计培训员工220人次,累计作业2769次,多供电量1876万千瓦时,为企业节约经费上千万元,先后荣获 “河南省电力公司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疫情防控期间,张宏琦带领共产党员突击队深入疫区,开展带电作业抢修357次,多供电量609.71万千瓦时,减少居民停电58921时户数,获得广大用户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开表扬。
回望来时路,苍苍横翠微。30年来,张宏琦一步一个脚印实践着人生的价值,从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到濮阳市技术能手、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网工匠” “濮阳大工匠”,用智慧和汗水、激情和匠心,诠释着当代电力技术工人的责任与抱负,体现着电力 “匠人”的价值。记者 王莹 通讯员 张俊达 梁振英 高钰淋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