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绝不让脱贫村民因“疫”返贫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16 07:17:52   

濮阳县白堽乡东柳村是黄河滩区的一个小村庄。初春时节,映入眼帘的是无边的麦田、堤坝旁吐露新芽的垂柳和悠闲吃草的羊群。然而,谁能想到,该村1034人,曾有贫困人口474人。

2018年5月,中原油田委派文留采油厂党委成立东柳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入村开展工作。通过驻村第一书记胡铭俊及队友高辉、孙泽胜不遗余力地开展工作,2019年年底,该村成功脱贫摘帽。

今年春节前后,疫情突发,给新脱贫群众带来返贫风险。年近半百的胡铭俊,一直放心不下。

胡铭俊主动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跟该村村委会沟通了解村里的疫情防控情况。在上级通知驻村干部可以入村返岗后,他“逆行”而上。

到达村里后,胡铭俊迅速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无论白天黑夜,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手持喇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开展网格化管理,深夜打着探照灯巡逻值守,组织工作队捐款1400元,协调口罩、消毒液、喷雾器、护目镜、方便面等防疫物资千余件……

防疫前期,村里有4户被隔离人员,每次都是胡铭俊与工作人员一对一地监管,帮助隔离人员采购物品。

中小学开通在线课程后,村里有3名贫困学子没有学习设备。工作队按照上级政策为他们申请了3部智能手机,并免除了疫情期间他们的通信套餐费、网课流量费。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播忙。

转眼到了2月下旬,既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又是中原地区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农时不等人,刚摘掉贫困帽子的东柳村此时面临的任务很艰巨:抗疫情、保春耕!

受疫情交通管制影响,农田所需化肥的采购成了难题。胡铭俊跑遍周边大大小小十几家农资超市,终于与其中一家达成了协议,定期将化肥送到村里。

前2年,为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胡铭俊多次与该村在外经商能人沟通,带领青年考察项目、实地调研、可行论证,促成致富带头人刘培珍回村创业,建起了生态养殖园,包括占地40亩的水产养殖场、10余亩的鹅场。

防疫期间,生态养殖园饲料断供,肉、蛋等产品滞销,村里50余户入股村民收入受到影响。

“俺们心里急得很呐,不停地找胡书记,这往后鹅厂该咋运行呀?”养鹅户刘培力提到当时的境况,情绪显得很激动,“还是胡书记有办法,他后来换了思路,帮着在附近村收饲料,还联系到孵化厂老板,不到半个月就帮大家孵化了8000来个种蛋,这些鹅苗放出来后,俺心上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随着疫情逐步平稳,扶贫工作队又开始操心村民外出务工事宜。

“春节后,省里陆续提供了近10万个用工岗位,我们已经发布在村民群里,涉及工种很多,包括电焊工、木工、水电安装工……企业也不少,比亚迪、吉利汽车等大型企业都有岗位……”这些天,工作队队员高辉每天都拿着大喇叭积极动员赋闲村民结合自身实际报名。

除了线上线下“吆喝”,工作队还采集全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就业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信息。截至4月9日,已经为全村422人办理了外出务工相关手续。

此外,对因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工作队为其争取就近就业机会。同时,引导有能力的贫困群众创业致富,为疫情结束后贫困户就业及东柳村的产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防疫战中不掉队,扶贫路上不缺位。起早贪黑的日子,让胡铭俊的腰肌劳损更加严重。现在的他,走起路来有些跛脚,但精神上却丝毫没有懈怠,“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严控疫情前提下,绝不能让一户村民因‘疫’返贫!”

目前,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东柳村常驻1026人无一感染病例,全村春耕、浇灌顺利结束,外出务工人员已全部有序返岗。(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冯艳红)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