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范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前三季度,该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16亿元,增长3.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亿元,增长7.3%;工业用电量完成6.84亿千瓦时。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6.6亿元。
中汇新能源公司石脑油苯加氢项目。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 实现“双胜利”
战疫情、抓复产,工业经济有了新发展。丰利石化原油保税业务顺利开通,河南省首家进口原油保税仓库在濮阳正式投运。鑫业特种润滑油脂被评为河南省绿色工厂,盛源能源科技被评为2020年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盛华德化工戊二醛及丙烯醛、新和实业中硼硅玻璃管等项目竣工,中汇新能源石脑油苯加氢、宏大圣导新材料等项目扎实推进。
调结构、保供应,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王楼镇家合现代农业特色种植基地、牧原养殖2个分场等项目建成投用。全省“四水同治”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濮阳分会场在范县举行。彭楼灌区改扩建工程、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7.8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正进行开工前准备,近几天调蓄池工程可开工建设。
抓项目、促融合,城乡发展步伐加快。投资20亿元的板桥古镇核心区开工建设。县市民中心、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正东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正进行内外装修,县乒羽中心、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持续完善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效果初显。
惠民生、兜底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探索出了邻里照护、日间照料、居村联养、集中托养四种模式,筑牢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一道防线,在全省脱贫攻坚现场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89个扶贫车间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到范县围绕“扶贫车间运营及带贫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精心打造的大型豫剧现代戏《驻村第一书记》,先后在市工人文化宫和省人民会堂上演,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
范县化工产业集聚区。
狠抓项目建设落实“六稳”“六保”
今年以来,范县坚持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聚焦项目建设、运营、招引、谋划,全流程强化服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立足于“十四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谋划、申报各类项目230个,拟申请上级及金融支持137.4亿元;谋划“十四五”项目369个、总投资1318.7亿元,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项目支撑。
强力推进在建项目。坚持县级领导分包、台账管理等有效机制,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实行周通报、月点评、年考核的推进方式,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年谋划实施各类项目114个,其中3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0.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1至9月份,该县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个,合同引资额132.8亿元,开工项目13个。扎实开展赴东南沿海地区专题招商活动,成立6个产业招商小组,累计外出招商184人次,对接企业、商协会123家,洽谈项目70个。
范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今年以来,范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局良好。
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规划编制。成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下设7个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注重调查研究,县级干部带队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提出发展建议,并研究工作思路、具体举措,谋划重大工程。制订了范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工作要点,发展规划编制即将完成。
突出项目支撑,加快工作进度。谋划项目216个,总投资62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亿元以上项目79个。全力做好黄河干流“四乱”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利用14天时间集中拆除16处砖瓦窑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8.84亿元,实施乡镇卫生院医技综合楼等43个项目,目前项目正在稳步实施。
打好三大攻坚战,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采取县级干部包村、公职人员包户等推进方式,对40个重点村及“三类户”实施挂牌督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铁心铁面铁腕治污,农村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优良天数、PM10、PM2.5等指标持续向好,主要支流水质在五类以上,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夏粮丰产丰收,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点打造种养经济带、林业经济带、特色种植经济带和菌菜经济带。持续提升“五大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家合、朝峰2个基地建成投产,温棚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牧原生猪养殖2个分场建成投用,全县生猪年产达到40万头;与海尔集团水滴联创公司达成合作,再发展小龙虾养殖1万亩,打造集高效养殖、食品加工、连锁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记者 段利梅 高崟人 通讯员 付邦钦 石明阳 /文 张瑞芳 常玉国/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