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是我们的宝贵经验。我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开放型经济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不断融合,正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事实充分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加快融合的时代,对外开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只有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活市战略,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必要条件。
今年,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难以估量,外部不利因素增多。同时,我市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对外开放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种动荡源、风险源增多,逆全球化抬头,严重影响跨国公司产业布局,国际投资意愿降低。各国之间均严防境外输入,各国经贸往来停滞不前,国际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减缓,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从全国范围看,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一些外资企业正在向外转移产能。沿海发达省份出于本省区域协调发展考虑,加大省内产业转移力度,资金和项目更多流向本省欠发达地区。从全省范围看,其他地市在招商引资上竞相发力,纷纷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对我市招商引资形成挤压。国内外石油价格不断下降,严重影响石油化工及关联产业发展,我市以化工产品为主的对外贸易、以钻采石油为主的对外承包工程优势减少。从我市来看,产业结构仍处于新旧动能艰难调整转换之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动力不足,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快,人才资源相对匮乏。受交通、融资、土地、环保等因素制约,加上产业配套不足、基础设施不全,招商引资进入瓶颈期,对外经贸后续支撑能力不足。
有困难也有机遇。从国家层面看,中央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贸合作,坚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国务院及商务部、发改委、贸促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
从全省层面看,我省坚持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四路”并举、“五区”联动势头正好,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正加快推进,稳外贸稳外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从全市来看,我市明确了“变区域边缘为区域枢纽、开放前沿”战略定位,产业基础明显增强,交通设施日益完善,资源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开放环境不断优化,区位优势逐步显现,正在成为中原城市群对接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桥头堡,为推动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深入实施“开放活市”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推动“引进来”,积极稳妥“走出去”,开展全方位全要素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发展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打造三省交会内陆开放新高地。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融入重大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协调、扬长与补短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及早谋划、深入研究,努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加强区域协作,强化与菏泽、聊城等省际交界城市沟通对接,在交通、经贸、旅游等方面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深入推进豫北区域协同发展,努力打造中原城市群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完善开放体系,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形成支撑对外开放发展的交通物流体系、产业发展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开放合作体系、平台服务体系、开放政策体系,构建功能齐备、要素集聚、产业繁荣、互联互通、环境优良的现代开放格局。
畅通对外开放新通道。申建华龙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水金湾物流铁路集装箱货场建设、濮集物流集装箱物流园扩能改造,推进濮阳至天津港、日照港等主要港口货运班列稳定运行,筹建“无水港”,畅通豫东北“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加快郑濮济高铁建设,做好安濮菏铁路、濮潢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濮阳至卫辉、濮阳至阳新高速公路和3座黄河大桥建设,构建三省交界区域交通枢纽。
打造招商引资新高地。做强主导产业,围绕我市“三大三专”产业,以延链、补链、强链和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国内外500强企业、实力央企、行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龙头企业,提升产业能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抢抓国家治理白色污染机遇,突破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开发终端产品,做优生物基材料产业。加快建设通用电气陆上风电设备制造和天顺公司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争取成为集工程应用、数字化服务、风电培训、运行维护于一体的风电先进制造中心。强化“无中生有”意识,在核能装备材料、通用航空、隐身材料、氢能源应用、区块链应用推广等行业实现招商新进展。建设新型化工基地,围绕“一基五链三集群”,大力承接沿海沿江地区优质产能转移,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旗舰型企业。着力招引产业链缺失弱化环节的关键项目,形成产业链招商“葡萄串效应”,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化、循环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迈进。
增创对外经贸新优势。指导企业应对国际经贸限制措施,努力降低疫情不利影响。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开展“濮阳品牌丝路行”活动,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高水准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鼓励企业深耕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设立海外仓、分支机构、售后服务中心等,建设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扩大品牌产品、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油、木材、纸浆等资源型产品进口。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扩大石油钻采服务、境外工程劳务等服务贸易出口。大力发展杂技文化出口,打造面向世界的杂技产业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特色出口基地等发展服务外包。加快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提档升级,培育生物基新材料、现代家居等出口产业集群,强化贸易与产业互动。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健全对外开放新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在国家政策的大框架下,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等经济功能区紧扣自身定位,实行“管委会+公司”开发运营改革,让内生动力迸发出来。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开发区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创新招商引才机制。出台《濮阳市支持双招双引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打造引资招才政策洼地,破解制约开放发展的人才匮乏问题。用好我市事业编制资源,建立人才专项编制,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创新要素保障机制,通过政府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产业基金耦合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取得实效。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预留、工业用地收储,为优质项目腾出更多土地空间。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加大对劳动力和企业职工培训力度,精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新时代呼唤大发展,大发展需要大开放。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创高水平开放新局面,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在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中担当作为,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