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④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0 07:16:31   

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奋进绘新篇。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思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三大变革”上下功夫。推动质量变革,就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所有制造业、服务业要向国内国际质量标准看齐,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引导企业研究市场,顺应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涌现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企业和产品,完成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推动效率变革,就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充分竞争的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千方百计打造优良的政策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全面降低能源、物流、通信、融资等费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切实把实体经济的成本降下来,全面提高全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动力变革,就是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依靠人才、科技、现代金融、政府政策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由资源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展现出巨大韧性。目前,各地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各项经济指标正逐步好转。当前,不少企业顺应防控需要,迅速开展技改扩能和转产扩产,一些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工农业产品生产和销售保持正增长,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行业快速发展,线上课堂、网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成长迅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大幅增长。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在就区域总部落户中国等加快洽谈进程。这些逆势成长的新增长点增长极,无不展示出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我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人民健康至上,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实现了“双百双零”的目标,并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建立了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企业复工复产应复尽复,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复工应开尽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互联网、数字化和科技创新等新兴服务业较快增长,全市经济形势趋稳回升。

担当作为谋发展,创新进取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按照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工业经济面临更大下行压力、企业生产供应链不畅、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等问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做到第二季度“补缺填平”、第三季度“以丰补欠”,四季度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深入落实国家、省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围绕变区划边缘为区域枢纽、开放前沿的战略定位,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赶超,全力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强经济运行精准分析调度,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系列政策,深入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行动,集中力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开展产销对接、供应链衔接,巩固现有市场,开辟新兴市场。优化服务,一企一策,协调解决用工、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实际困难,打通提质扩面的堵点、难点。强化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智慧金融服务平台、过桥资金、政府担保基金作用,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突出抓好十大工业重点项目、交通建设十大工程等283个重点项目。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达效,加快追回因疫情影响的投资进度,发挥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抢抓国家和省扩大专项债券规模、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政策性贷款等政策机遇,结合我市发展需求,科学谋划一批质量高效益好、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项目包装和资金争取工作,确保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力争更多项目获得上级资金支持。全面实行重点项目并联审批,提升手续办理效率,紧抓有利项目建设的重要节点,分批集中开工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形成建成一批、谋划一批、开工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全面释放消费潜力。顺应消费行为变化趋势,从需求端精准施策发力,推进老旧汽车、家电等产品更新替代,依托5G网络有效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推动传统商场、老旧厂区等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推广农产品等开展线上线下配送融合业务,建设一批新消费体验馆。着力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围绕做大上游、做优链条、做强终端,做大做强中原石化和丰利石化等龙头企业,延伸拓展乙烯、丙烯、碳四、对二甲苯、苯五大产业链条,实施一批关键节点项目和高附加值、终端项目,发展壮大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以转型发展理念“腾笼换鸟”,持续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工业企业技改等“三大改造”,持续推动食品加工向绿色、休闲、健康、品牌方向发展,现代家居产业加快配套产业集聚、向绿色环保和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羽绒及服饰制品向高端化、品牌化、链条化方向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与德国伍德公司合作,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发展壮大生物基材料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建设通用电气陆上风电设备制造基地、中西部地区智能电气装备制造基地。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推动大唐网络工业互联网总部基地、京东智能供应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分中心落户濮阳,建设濮阳数字经济产业园,设立大数据中心,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构筑未来发展新支撑。

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围绕建设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加快郑济高铁建设,力争2021年实现濮阳人的“高铁梦”。强力推进交通建设“十大”工程,加快推进濮阳至阳新、濮阳至卫辉高速公路、台辉高速黄河大桥和范县杨集、濮阳县白堽黄河大桥等项目建设,加快完成一批干线公路改造提升项目,形成内畅外联的高效交通网络。积极推进文23储气库二期、湖北潜江—洛阳—濮阳输气管道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启动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百万千瓦级平原风电基地,构建低碳高效、坚强有力的现代能源支撑体系。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城市建设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促进城市建设上层次、提水平,加大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完善织密快进快出的城市路网,推进高铁片区、东南片区、东北片区整体开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壮大县域经济,出台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做优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层次,实行“管委会+公司”开发运营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办好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0件27项重点民生实事。综合采取援企稳岗、就业培训等综合措施,做好农民工、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完成18050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统筹做好安全生产、信访调解、扫黑除恶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转危为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濮阳由区域边缘变区域枢纽、开放前沿,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濮阳绚丽篇章!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