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①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02 07:13:05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5月中旬召开的全市两会,绘制了美好发展蓝图,明确了全年工作任务。为实现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目标,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撰写了“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政论文章,从今天起陆续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6日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承诺了就要兑现。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上上下下必须把工作抓得很紧很紧。”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累计实现30.0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3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减幅100%,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13.84%下降到2019年底的0.51%。投资11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453公里,建设2800个农村文化广场,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整修衬砌渠道292公里,新打机井2996眼,维修机井2326眼,建设1911个村卫生室,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大力发展食用菌、牛羊猪和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每个县有2个以上主导产业,切实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在贫困村村头建设扶贫车间348个,引导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有效促进了增收脱贫。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相继在我市召开。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来濮调研时指出:“濮阳市建设扶贫车间的做法最接地气、最得民心、最可持续。”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2019年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575.5元、11277.4元、10676.8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2%、11.1%、11%,分别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6个、1.5个、1.4个百分点。目前,我市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100%,慢病签约率100%,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覆盖率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为93.72%,农村低保覆盖面达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待遇的分别占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总数的43.5%、41.2%、18.3%。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中享受低保和特困兜底保障待遇的占比分别为81.7%、38.6%、26.2%,兜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等活动,组织企业、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凝聚了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今年我市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目前,剩余的18050名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因老等无劳动能力的占比高达97.8%,各级财政兜底任务重。产业扶贫的覆盖面窄,产业带贫能力有待提高。受疫情影响,就业帮扶还需持续加力。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保持清醒忧患,正视困难问题,强力推进各项工作。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要高质量完成减贫任务。坚持精准方略,坚持现行标准,强化帮扶措施,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落实好各项综合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高质量脱贫。对全市1973户脱贫监测户要落实摘帽不摘帮扶政策,因户因人施策,防止发生新返贫人口。对2956户边缘户要在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的前提下,完善“边缘户”动态管理机制,在应纳尽纳的基础上实行分级管理,将防止新致贫的关口前移,避免出现新的绝对贫困。

要抓好产业扶贫。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向产业扶贫的比例在50%以上。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瓜果蔬菜、畜牧养殖等产业,着力构建县有主导产业、乡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多安排到户增收类项目,切实将贫困群众镶入产业发展链条,实现稳定增收。发挥好金融扶贫作用,对有贷款需求的贫困群众,做到“应贷尽贷”,助力发展产业,实现高质量脱贫。

要抓好贫困群众增收。狠抓务工就业,着力提高务工的组织化程度,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条意见,引导贫困群众就业,做到“一户一人一岗”。抓好带贫企业和扶贫车间管理,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对新发现的致贫人口,实行动态监测,及时采取帮扶措施,该户保的户保,该就业的就增加公益岗,引导其到扶贫车间、带贫企业务工就业。

要加强兜底保障。聚焦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防止脱贫监测人口返贫和贫困边缘人口致贫。对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中低保对象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后,给予“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切实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对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邻里照护”托养模式。针对因病残、因意外、因灾害、因学等返贫致贫风险,推行“保险+扶贫”模式,对尚未脱贫的贫困户、符合条件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等困难群体实施保险扶贫,确保实现脱贫。

要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在帮扶资金投入、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选派驻村干部、组织培训、消费扶贫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持续推进结对帮扶、校地结对帮扶、对口帮扶等各类结对帮扶工作,大力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加快“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推广应用,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和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发挥大型电商、“中国社会扶贫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中心等平台作用,着力打造载体平台,创新机制模式,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公民个人等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要加强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重点任务特别是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改善等工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中,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接轨、共同推进。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疫情影响。只要我们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一定能够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