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完善、科学的协同发展机制是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牵牛鼻子的重要意义。濮阳作为沿黄城市,要主动融入,服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协同性、一体化发展思路,担负起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协力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对接合作,构筑生态屏障。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动协同黄河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围绕滩区和蓄滞洪区保护及利用,濮阳要深化与郑州、新乡、开封、菏泽、聊城等城市的对接合作,在防洪、减沙、灌溉、治污、生态廊道建设、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耕地管理、土地治理和利用、供水调水、发电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深入推进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积极实施“引黄入鲁”工程,共同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对引黄灌渠干支流、节水提升及水利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黄河两岸生态系统共建共享、区域污染联防联治的格局。
互联互通,强化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是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快构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黄河流域要以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着力点,强化对接,实现一体发展。濮阳要依托地处济南都市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范围的区位优势,积极谋划和布局,有效发挥郑濮济高铁、濮阳—菏泽城际铁路、濮阳—阳新高速公路山东段、沿黄快速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作用。加快G240杨集黄河大桥、S304白堽黄河大桥等项目建设,打通河南第二条出海通道。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港口和物流优势,推进“无水港”建设,发展多式联运,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优势互补,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是构建黄河流域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间的联系与协同,从上、中、下游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根据地域特色和生态功能区划,统一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整合资源,实现产业错位发展。濮阳要积极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承接郑州产业、要素转移和外溢效应。发挥与聊城、菏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优势,在化工产业、能源资源、特色农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错位发展。积极发挥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前沿城市的地理优势,在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涂料、家具、港口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合作,围绕新型化工基地和主导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合作,提升新型化工基地水平。依托京九铁路、京九高铁,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对接,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养老、涂料、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基材料等产业领域合作。
沟通交流,建立联系机制。推进黄河流域内城市之间的合作,建立省级层面联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加强沿黄城市之间的协作,在打破或弱化行政区域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行为协同化,共享优势资源,弱化辖区观念,强化产业关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推进重点工作和相关项目实施,促进沿黄城市产业分工和生态环保统筹发展。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