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专题 > 内容信息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煤城”的华丽转身
——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沿线城市联合采访纪行之七周年沿线城市联合采访纪行之七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5-23 06:51:12   

4省9市党报联合采访团于5月19日下午奔赴采访的第六站、濮阳的近邻―――鹤壁市。  

鹤壁与濮阳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多年前同归安阳地区管辖;濮阳因油而生,鹤壁则因煤而建;濮阳人口只有380多万,鹤壁人口更是不足146万……  

3天的采访,让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鹤壁,早已不是昔日刚搬出老城区的鹤壁。近几年,鹤壁市大力度抓招商引资,大手笔搞城市建设,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和丰厚的循环经济资源优势,吸引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安家落户,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被称为“煤城”的鹤壁市最辉煌时期曾有200多座煤矿。但随着地下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极大地削弱了支撑鹤壁经济的“半壁江山”。加上长期以来因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大量废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度给鹤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压力。  

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鹤壁市的决策者把眼光从“地下”瞄到了“地上”,开始了破解经济发展困局的“破冰之旅”。近年来,鹤壁市充分发挥固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传统电子工业优势,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抓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筑巢引凤,突出抓好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工业、汽车及零部件、数码电子等战略支撑产业和新兴先导产业,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基础。  

70年前,刘邓首长在鹤壁山城区石林镇召开军事会议发出动员令,揭开12万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序幕,谱写了划时代的壮举;70年后的今天,鹤壁人民以崭新的姿态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成就着一个个新的壮举。鹤壁正在由单纯的煤炭之城,一步步变成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  

鹤壁坚持高端化发展,瞄准产业链的高端、价值链的高端和技术链的高端,奋力抢占行业制高点。  

依托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大力实施了年产150万吨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年产60万吨甲醇、6万吨聚四氢呋喃等项目,目前正在推进工业气体岛及综合利用、热电气化一体化等重点项目,致力将煤炭转化为附加值高的产品,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培育和引进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中维化纤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生产安全气囊丝的民族企业;仕佳光子研发的PLC光分路器芯片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中国天眼”上,由海能达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反射面面板占到了三分之一;天海集团生产的汽车发动机高端线束90%出口国外。  

在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同时,鹤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做大做强“3+2”产业:“3”就是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两个千亿级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超五百亿级产业,“2”就是镁精深加工和现代家居两个超百亿级产业。2016年,鹤壁市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9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6.4%。  

如今,绿色食品产业占工业比重已超过煤炭采选业,成为鹤壁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培育了大用、永达、永昌、中鹤等知名龙头企业。全市食品年加工能力超过500万吨,禽肉生产出口量占全省80%以上,永达公司为神八、神九、神十、神十一研发生产了93种航天食品,已有47种伴随航天员升入太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食品产业实现了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发展后劲十足。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现代家居等新兴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正逐步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鹤壁相比,濮阳同样面临着油气资源枯竭,经济发展正在由“地下”转为“地上”的转型发展。鹤壁市在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抢占高端行业制高点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濮阳学习和借鉴。(本报特派记者 贺德敬 王振阳)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