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受市政府委托,市发展改革委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1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怎么样?2020年,我市将如何发展、办成哪些大事要事?大家一起来看看。
2019年:
稳中有进 态势良好
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保持健康增长。一是生产供给总体稳定。全年粮食总产58.3亿斤,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工业用电量增长6.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二是三大需求运行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7.4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83.9亿元,增长51.5%,居全省第1位。三是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企业效益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盈利企业盈利总额31.87亿元,增长30%,亏损企业同比减少45家。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0.5亿元,迈上百亿元新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92元,增长9%。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一是制造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十大工业重点工程完成投资83.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强力推进新型化工基地建设。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深入实施。二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我市成为全省城乡物流高效配送试点市。旅游、杂技和文化创新融合发展。金融业强化服务创新。商贸业繁荣发展。信息服务快速发展。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3件,增长7.4%。
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一是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齐头并进。二是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文23储气库一期工程、鄂安沧输气管线濮阳支干线、濮范台输气管线建成投用;风电、生物质热电等新能源发展迅速。三是产业集聚区载体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一是中心城市发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72个,完成投资20.7亿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二是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推进,城建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及国土绿化等工作成效明显。三是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农业产业化规模越来越大。四是城乡融合持续推进。
改革开放在更高起点上迈出新步伐。“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减税降费、营商环境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四医联动”改革、农村各项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成功创建机械基础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化新材料及装备省级外贸产业基地,我市国家、省级出口基地数量居全省第1位。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4.2%。
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精准脱贫全面推进,范县、台前县成功摘帽,3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生态环境质量趋稳向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三散”污染专项治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重点民生实事较好完成,民生支出281.7亿元,占支出总量的8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加强。平安濮阳、法治濮阳建设成效明显。
2020年:
瞄准目标任务 坚定发展步伐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目前,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面对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带来更大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围绕变区划边缘为区域枢纽、开放前沿的战略定位,攻坚克难、奋力赶超,全力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202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一、突出抓好关键环节,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三、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厚植发展优势;四、统筹规划布局,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五、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七、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八、抢抓战略机遇,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引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九、持续强化民生保障和改善,增进人民福祉。
2020年,我市还将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83个,年度计划投资946.8亿元。其中,产业转型发展方面计划实施113个项目,现代服务业建设方面计划实施48个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计划实施29个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计划实施33个项目,生态环保建设方面计划实施24个项目,社会民生建设方面计划实施36个项目。(记者 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