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将全面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创建工作,努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那么,我们有哪些优势?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市人大代表、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牛少伟说,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实施“一村(格)一警”打造新亮点。全市已建成警务室284个、警务工作站2765个,配备专职社区民警346名、社区辅警3842名,实现警务室、工作站数量达标和警务力量全覆盖。二是打防犯罪实现新提升。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龙头,以“雷霆行动”为载体,精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共打掉黑恶犯罪团伙2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14名,查扣涉案资产1.54亿元。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首次赴中缅边境开展打击,捣毁“杀猪盘”诈骗窝点4个、缴获涉案资金3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82名。三是大力实施数据警务。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共建视频监控点位2.5万个、人像卡口1305套、高空瞭望63套、治安卡口1600套。2019年,通过图像实战预警平台,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2人,服务救助群众1792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121万元。四是大力实施民意警务。去年公众安全感全省第4名、执法满意度全省第5名,测评指数分别达到96.7%、94.65%,创历史新高。牛少伟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创建工作为抓手,通过抓好社会面巡逻防控、社会治安联防、治安基础管控和乱点专项整治,全力织密防控体系;通过优化联动共治、基础支撑、网格治理,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通过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服务文明城市创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我市社区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断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方式,提高治理能力,推动全市社区治理工作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局长冯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冯勇介绍,我市初步提出“12341”社区治理工作模式,即“突出一个引领、落实两个保障、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四支队伍、实现一个目标”。4年来,全市累计投入社区建设资金近3亿元,新增社区办公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3万余平方米。全市已按照“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标准,建成62个省级规范化社区;实行“一社区一民警”和“三官一员进社区”制度,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建设社区图书馆分馆,开展文体活动进社区,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记者 段利梅 张迪)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