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回眸2019 濮阳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取得关键进展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30 10:03:15   

2019年濮阳污染防治工作开局不利,曾因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空气质量不断恶化,被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因2018—2019秋冬季期间空气质量主要指标不降反升,被生态环境部约谈。通报、约谈,让我市一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焦点。

在这种形势下,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强化举措整改问题,建章立制长效监管,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2019年,濮阳市立足自身条件,坚决克服困难,强化责任担当,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以上率下,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及时调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领导小组每月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召开调度会,每次突出一个主题,推进工作开展,确保污染防治攻坚任务逐项落实到位。

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重要时间节点专题安排部署。2019年,市委召开12次常委会会议和1次书记专题会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书面批示83次,调研督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7次。市政府召开11次常务会议和43次生态环境领域重点项目及重点工作推进会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书面批示106次,调研督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9次。此外,召开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全体会议7次,污染防治攻坚周调度会25次。

重新制定了《濮阳市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进一步压实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员单位治污责任。实施《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暨“三散”治理工作考评办法》《濮阳市乡镇办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月排名暨奖惩办法》《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办事处考核办法》等考核奖惩办法,以制度刚性约束推进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此外,市委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对11个市直单位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开展专项巡察,针对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具体等问题深究不放、督促整改。市攻坚办成立综合、宣传、督察、联合执法、问责5个工作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监督各县(区)严格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各行业部门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要求,我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不断健全,“上热中温下冷”局面得到有效扭转。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市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从以下几方面稳步推进。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是有序推进重污染企业“退城”工作,对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进行摸底排查,确定的4家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已全部关闭并清退。二是持续开展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对疑似企业进行认定,拆除3家企业落后窑炉,严厉打击“地条钢”企业,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三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继续化解过剩产能,禁止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产能过剩行业新增项目。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一是推进集中供暖建设,2019年市城区实际完成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8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6.46%,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二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新建用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政策,2019年我市无新增用煤项目。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高质量推动县城区与城乡结合部建筑节能和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工作,2019年我市建筑节能、农村住房节能改造454.85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四是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加快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2019年全市建成新能源装机575兆瓦,其中风电项目100兆瓦,光伏项目装机430兆瓦,生物质热电项目45兆瓦。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一是推进铁路专用线升级改建,谋划濮阳新型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清丰县产业集聚区铁路专用线、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用线,新改建华祥石化铁路专用线3384米,新改建中原大化集团专用线320米。二是推进物流园项目建设,建成投用濮集铁路集装箱物流园、范县丰利石化铁路物流园、台前电商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南乐木伦河冷链物流园、清丰万邦农产品物流园、台前石化能源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10723辆(折算后),完成率为462%,超额完成省定2320辆的推广任务,获得省政府新能源推广应用奖励资金635万元;建成充电站37座(内置充电桩246台),分散式充电桩127台;淘汰拆解老旧车1650辆;市城区1745辆出租车全部采用压缩天然气原料,有效缓解大气污染防治压力。优化调整用地结构。一是加强防风固沙绿化工程建设,我市沙区2019年共完成造林约3.4万亩,其中实施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项目造林0.3万亩、其他造林3.1万亩,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严格实施秸秆禁烧,健全四级禁烧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全市358个“蓝天卫士”实时监控作用,对全市农田区域动态监管。三是提升氨排放管控水平,科学规划畜牧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储存、处理、利用体系,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

开展“三散”污染专项治理。一是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全面排查废塑料加工、家具、铸造、砖瓦和橡胶制造企业,关停淘汰无环境保护手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对具有治理价值的企业限期整改,对排查出的“散乱污”企业,按照“两断三清”标准要求实施动态清零,同步完成区域环境综合整治。2019年共排查取缔“散乱污”企业60家。二是超额完成“双替代”任务。2019年完成“双替代”31.4万户、完成率118%,其中电代煤完成28.6万户,气代煤完成2.8万户,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三是强化燃煤散烧综合治理。对散煤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环节全过程监管,严禁散煤运输、销售和使用。2019年排查居民、商户等共47万户,收缴、回收燃煤6500吨、炉具2.1万个,设立卡口站点30个,检查运输车辆2214辆,发现问题车辆28辆,抽检洁净型煤141批次。四是强化餐饮油烟监管。开展专项治理,全市建成区内6780家餐饮油烟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实现动态管理,安装率100%,“开关合一”完成率100%,检测油烟排放达标率95%以上。2019年共查处、封停及责令整改685家,行政拘留5人,对246家超标排放罚款165.8万元。五是持续开展扬尘综合治理。对全市建筑工地、商砼站进行高密度巡查督导,及时交办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2019年全市407个施工工地累计发现问题2304个,责令整改1764起,停工整改94个,约谈项目68个,行政处罚255起,处罚金额1529.5万元。开展市城区主次干道清扫行动,基本实现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强化国省干线及高速公路扬尘专项整治,2019年我市196公里高速公路机扫率100%,累计清扫公路路面79297公里;推动普通干线公路路域环境整治,2019年共完成土路口硬化525处、洗车台整治144处、停车场站出入口硬化674处。六是严格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在全省率先出台《濮阳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率先推动烟花爆竹行业转型发展,率先实施烟花爆竹全市全时禁售禁放,率先实现烟花爆竹去除库存、全域清零,全市库存烟花爆竹554933箱全部清零,2019年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278起,行政拘留121人。七是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加大油品生产企业与成品油质量抽检力度,深入排查整治黑加油站(点),实现黑加油站(点)动态清零。2019年全市共查封黑加油站(点)220家,流动加油车120辆,行政拘留311人,刑事拘留37人。

严格移动源污染管控。一是加强对机动车环检机构的监督管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对发现问题的环检机构,依法予以处罚。2019年责令8家机构停顿整治,实现了检测过程和结果实时公开,有效提高检测管理水平。二是严格执行新国标,车辆检验机构全部如期实行车辆注册登记前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核验制度,全市44家审验机构中,38家完成新国标联网调试。三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建立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公安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对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或现场检验排放超标的柴油货车,依法进行处罚。四是完善9个柴油货车路检执法点建设,提高执法工作效率。2019年共路检柴油货车56487辆,锁定和处罚不达标货车3709辆,超额完成完成省定要求。五是实时监控车辆尾气排放情况,利用遥感监测体系检测车辆352万辆次。六是逐步加严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扩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域,将非道路移动机械达标排放纳入工地管理“六个百分百”(建筑工地“八个百分百”)。2019年累计排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3760台,挂牌5447台,检测2280台,定位1498台。七是全面加强渣土车管控,市城区备案渣土车清运公司20家,备案清运车辆547家,全部安装定位装置,实现运输全过程监控;开展渣土车专项治理行动,查处违规运输车辆241辆,查处违规施工企业3家,罚款约127万元。

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一是严抓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整治,严查工业污染源达标情况,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企业700余家次,查处纠正环境违法违规行为51起,下达处罚决定书37起,处罚金额300万元,其中查处污染源超标排放企业4家,罚款90万元。二是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深入落实排污许可改革要求,建立市、县生态环境部门上下联动工作机制,采取集中会审的方式进行排污许可审核,指导企业填报排污许可信息,有效提高排污许可的核发效率。2019年全市累计核发33个行业、547张排污许可证。三是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和升级改造,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治理,除长期停产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工业企业外,2019年全市累计完成VOCs企业治理152家、非电行业提标改造2家、铸造行业深度治理8家、工业锅炉综合整治184台、工业炉窑专项治理133台、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454家深度治理任务,有效减少了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四是提升燃煤锅炉治理水平,印发《关于开展濮阳市中型燃煤锅炉拆改工作的通知》(濮环攻坚办〔2019〕92号),建立10—35蒸吨/时燃煤锅炉拆改工作台账,明确15台燃煤锅炉拆改计划,年度完成14台燃煤锅炉拆除,剩余1台35蒸吨/时燃煤锅炉因涉及民生供暖,保留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经过一系列措施,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逐步好转。2019年全市PM10、PM2.5和空气优良天数实现“一降一平一增”,综合得分排名全省第8位,被省委、省政府定为良好等次,此外SO2、NO2、CO、O3等同比大幅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治污格局基本成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深入一线明察暗访,全天候、常态化指挥调度污染防治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坚持带队晨查夜查,市人大、市政协开展专项督导、专题视察,形成了市四大班子带头督导、齐抓共管,全市上下同心共振、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健全治理机制。全面实施《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条例》《濮阳市马颊河保护条例》,制定出台《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三散”污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路长制”工作方案》等,实施高污染机动车、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等10个专项管控办法,工作机制日臻完善。制定县(区)、市直部门大气污染防治量化问责办法和乡镇办月排名暨奖惩办法,自10月份起,每月进行考核排名,全市通报,兑现奖惩,以考核奖惩促攻坚任务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做到强化监督、持续发力、实事求是、精准问责,保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高压态势不放松。2019年以来,累计查处环保领域问题线索62件,问责260人,其中党政纪处分104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强化队伍建设,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生态环保优秀队伍。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00万元建成了“濮阳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目前已上线试运行;利用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建设“环保卫士”项目,推进环保监控全覆盖;以购买服务方式投资4480万元,建成乡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站64个,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舆论氛围正在形成。组织濮阳日报、濮阳市广播电视台对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开展新闻宣传,推选出了一批“攻坚先锋”,鼓舞了攻坚士气,倡树了环保正能量。在市级各主流媒体开设了“曝光台”专栏,对扬尘污染、重污染天气下违规生产、垃圾围城、餐饮油烟污染等各类大气环境违法问题,定期开展舆论监督,曝光典型问题。在报纸、电视、新媒体平台,同步开设《环境污染防治大家谈》互动版块,先后刊登系列讨论文章和评论员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市营造了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