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记者自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空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各项工作均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18—2019年京津冀“2+26”城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中,我市受燃放烟花爆竹、工业企业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方面影响,未完成大气污染治理目标。面临严峻的形势,3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从攻坚机制、制度上重新调整,明晰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环保责任。市环境攻坚办强化统筹调度,协调推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开展。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渣土车、“散乱污”整治、成品油管理等7个管理办法和重型柴油车、市城区机动车限行方案,全力推进化工企业“红黄蓝绿”标识化管理、扬尘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治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等各项涉气重点工作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我市与安阳、鹤壁共同研究制定了《豫北三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水污染防治方面——2018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水生态建设,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当成民生大事,扎实开展水源保护工作。今年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市、县、乡(镇)三级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状况评估工作,整体情况稳中向好。对去年集中式饮用水源专项行动整改问题进行了再次现场核查,结果显示各整治效果无反弹现象。对全市69个已批复水源地保护区进行逐一排查,并建立了问题清单,为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保护区整治奠定了基础。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我市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为主线,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一是稳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我市择优选择专业调查机构和质量控制单位开展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315家企业基础信息采集任务。二是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了建设用地污染地块联席会议制度,对污染地块实施联动监管。三是切实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我市建立了各类土壤污染防治源监管清单。截至目前,全市共确定3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2家涉重金属排放单位、12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345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735家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7个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张鑫 郭程)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