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好网民礼赞建党百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半块红薯,一条“天路”,两代从军意,十年征战情:走近93岁老党员于春希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5-24 08:50:13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老党员,他们没有叱咤风云的光荣履历,但他们信念坚定、默默奉献。年岁更迭,时代变迁,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却从未改变。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濮阳市华龙区黄河办马拐村积极开展“寻访身边的老党员”活动,5月22日,马拐村两委班子代表走进93岁于春希老人的家中,听老党员讲述入党初心故事。

于春希,1929年生人,1945年8月9日参军,是中原野战区二野七纵队(后合编为二野一纵队)21旅62团1营6联的一名战士。初见于春希,这位现年已9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满脸笑意。当与他谈论起当兵时的过往,老人的眼睛里瞬间有了亮光,他听力很差,但仍认真的看着我们的口型去努力辨认,每一个问题都要重复数遍,他都会认真的闭上眼睛细细回忆,思考良久而后与我们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他那段坎坷艰辛又光荣灿烂的日子。

半块红薯,见证军民鱼水深情

于春希老人1945年8月入伍,是参与解放战争的第一批军人,参加了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参与过解放大西南、解放西藏,担任过通信员,当过号兵,当过司务长,做过工兵,剿过匪,修过西藏铁路,既翻过山越过岭爬过栈道攀过铁索桥,也穿过“百布衣”戴过破布帽啃过树皮吃过野草。挺近大别山时,环境恶劣、缺吃少穿,深受国民党迫害的老百姓只敢远远观望,不敢贸然靠近,很多人都饿的奄奄一息,部队的马被一匹一匹的杀了吃,即便如此仍旧食不果腹,于春希老人也即将到达极限,几于放弃。战友金友全边挣扎着前进边死死拽住于春希的衣袖,一个劲的鼓励打气,于春希哭着说别管我了,你自己走吧。有个村民实在忍不住偷偷地跑来给他手里塞了半块红薯,正是这半块红薯让于春希感受到支持的力量,看到了生的希望。

一条“天路”,写就世界屋脊神话

1958年,在妻子生下大女儿之后,于春希顾不上家庭,毅然前往西藏参与修建青藏线,没有路大家就架桥修路,缺少食物大家便上山挖野菜充饥,于春希老人穿着皮裤皮袄仍冻的浑身发抖,在雪山上有高原反应,胸闷心慌头重脚轻,可再艰苦的环境也无法撼动老人继续前行。青藏公路修到沱沱河时,河里的过水路面被洪水冲毁了,于春希和战友们跳进冰冷的雪水河中捞石头抢修路面,路修好了,于春希的双脚已肿得穿不上鞋子。零下40度的低温、强烈的高原反应、艰苦的生活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都未能阻挡他们一行人前进的步伐,他们将人生答卷写在了雪域高原。

两代从军,传承军人优良家风

于春希老人家中排行老二,仅有一个哥哥于迎春,想必老人的父母也相信美好吧,为兄弟俩起名字寓意迎接希望的春天。哥哥于迎春老人是一名烈士,在兰州西门外阻击敌人进城时壮烈牺牲,哥哥的遗骨至今仍在兰州西门外,永远的留在了那个遥远的地方,于春希老人谈论起过世多年的哥哥,仍有些哽咽,自父母去世后,俩兄弟相依为命,后自愿参军入伍,无奈两兄弟被分至不同地方,哥哥自入伍后再也未曾见过面,等再次得知消息的时候就是哥哥成为了烈士。由于路途太过遥远,烈士的骸骨无法荣归故里,兄弟俩想再次见面的心愿再也无法实现。于春希有四个儿子,除了一个儿子身体孱弱之外,剩余三人均为军人,其中二儿子为北京陆军,四儿子为山西武警。

十年征战,不负党却负了“卿”

我察觉到参加渡江战役时于春希老人的第一个孩子刚出世,便问他,在战场上凶多吉少,会害怕吗?于春希老人很坦然的回答:“那有啥怕的,离得远了用手枪,离得近了拼刺刀...”他突然顿了一下,看了看身旁的老伴,喃喃道:“其实也害怕,倒也不是怕战死,就怕我牺牲了,丢下他们娘俩该咋活啊...”于春希老人的老伴笑着回应:“为国家办事,应该去,必须去”,儿子于江海后来补充说,母亲当初过于操劳腰腿一直不好,独自一人拉扯四个孩子生活极其困难,可即便如此,印象中父亲也没有在家多待过哪怕一天。

于春希同志战功赫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荣立二等功两次,被中原野战军记“特等功”,并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被授予少尉军衔,1964年转业,在村担任大队长,退休后在村学校任职教书,年轻时把青春奉献给国家,人到暮年又把光阴留给了祖国的下一代。93岁的老人,55年的党龄,一辈子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为人坦荡,矜持不苟,不负光阴,不负岁月,不负国家,不负党,却单单负了自己的家人。

老人年迈,已记不清属牛的哥哥到底是1913年生人还是1925年生人,但他却清楚地记得自己从军时的番号是二野七纵队21旅62团1营6连;已说不清自己曾经历了多少场战役,但他却能清楚地说出自己五枚军功章背后故事的细节;已忘却过去曾经历过的那些艰辛与苦难,但他却清楚的记得国家曾给予他的荣誉和表彰。

只能感叹,时间过太快,概括不出凶险万分的战场,记不清楚已故战友的名字和脸庞;时间走太急,装不下波澜壮阔的事迹,也讲不完于春希老人璀璨生命里的万分之一。我看着老人深情地摩挲着照片上的五个军功章,听着他喃喃的重复“国家这么困难,我们绝不能给国家添麻烦”,想象着他吹号角时的帅气模样,望着他那日益老去的容颜,由衷的钦佩和敬仰......

“但得夕阳无限美,何须惆怅近黄昏。晚霞不逊朝霞美,老有所为励后昆”,半块红薯,一条“天路”,两代从军,十年征战,即是93岁老党员于春希平凡生命里不平凡的篇章,时光荏苒,初心不变,愿岁月静好,度细水流年。朱盈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