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好网民礼赞建党百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不忘初心逐梦新时代 党建引领再创新辉煌
——范县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回眸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6-22 17:27:18   

范县历史悠久,以南临范水而得名,西汉初(公元前206年)始置县,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境内存有丹朱文化遗址、闵子墓、苏佑墓、范武子墓等宝贵的文化古迹。这片充满希望的神奇土地,历经雨雪风霜,如同被细细打磨的宝石,愈发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范县、濮县,早在1927年就有党的活动。范县于1932年正式建立党的组织,1935年秋相继建立了老丁庄、孟楼、大渚潭、贾刘石等5个党支部。在此基础上,1935年10月中共范县工委建立,1936年中共范县县委正式建立。

在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充满激情的共产党人始终高举飘扬的旗帜,历经风雨、不懈奋斗,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奏响一段段快速崛起的旋律,演绎一曲曲催人奋进的乐章,指引着范县前进的方向。隆隆的涛声和不息的号角,声声入耳,经久不息,时时回响。

尤其近年来,范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城乡融合、工业主导、农业固基、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十三五”规划目标总体完成,“十四五”开局步履铿锵。

学党史、开新局,学习教育走向纵深

“早”字先行,下好“先手棋”。濮阳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范县第一时间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县委宣传部部长及时主持召开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议,确保个个都是“明白人”,人人都是“指导者”。

突出“融”字,奏好“交响曲”。范县明确宣传重点、阶段安排和任务分工,及时筛选梳理特色亮点工作,积极向上级媒体推荐报送,新华社、国际在线、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濮阳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对范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组建老干部、典型人物、劳动模范等10个类型的宣讲团,进机关、进学校、进乡镇、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创新形式,打造学习教育“新样板”。

突出“实”字,打好组合拳。注重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全面铺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践行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各职能部门坚守为民初心、强化为民情怀,在党史学习中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助残助学、帮老爱幼、就业创业培训、送医下乡、送技下乡等实践活动,相继举办了“群星耀中原”曲艺展演、“童心向党”主题活动、“观电影学党史”优秀影片展播、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特困群体帮扶、“五老”党员讲党史等实践活动,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战疫情、稳经济,发展秩序全面恢复

疫情防控过程中,范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扛起责任,迅速部署,联防联控,全县党员干部坚守“卡口”、扎紧“口袋”,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奋勇逆行,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向险而行,56万范县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成功把疫情阻击在县域之外,取得了“零确诊、零疑似”的重大胜利,疫情防控交出满意答卷。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严格落实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措施,选派50名首席服务员进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打好社保费“减、免、缓”政策组合拳,开展民营经济“两个行动”,深入实施“一联三帮”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92个,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1.2亿元,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9亿元,为经济恢复赢得了主动。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5.96亿元,同比增长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亿元,增长9.2%,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亿元,增长7.7%,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159.9元,增长7.8%,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不断拓展。

攻难点、树亮点,三大攻坚成效显著

范县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实施挂牌分包,加强“两类人群”管理,逐类抓好政策落实,在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顺利通过全国脱贫县普查验收,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巩固提升“五大产业”,规模化食用菌种植基地达到32个,规模化养殖场(户)达到140家,每户贫困户都有2项以上稳定增收渠道。大力推进消费扶贫,积极开展“县长直播带货”“小龙虾大赛”,利用“供销E家”、扶贫“832”等平台,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创新实施“邻里照护、日间照料、居村联养、集中托养”特困群体兜底保障4种模式,筑牢脱贫攻坚最后防线,“范县经验”在全省兜底保障脱贫工作现场会得到推广。扶贫车间做法成功入选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大型豫剧现代戏《驻村第一书记》在省人民会堂公演。创新实施案件办理“红黄蓝”三色交办、三色督办、三色问责机制,全年交办案件933件。

全面加强“三散”治理,“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散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区3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全部实现油烟排放在线监测,优良天数位居全市第一。省黄河流域专项执法检查反馈问题全部办结。土壤污染防治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快湿地公园、森林乡村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76万亩,绿色生态成为我县最美底色。重大风险防范有力。着力抓好政府债务、金融、信访、安全等风险防控化解,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兴产业、强实体,发展动能加速汇聚

范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技改、延链条、提效益,被评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盛源集团与中石油成功签订聚碳酸酯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丰利石化入选河南企业100强。河南首家进口原油保税仓库投运,中汇新材料年产20万吨芳烃、盛华德化工戊二醛及丙烯醛等项目投产,远东科技年产15万吨丙烯等项目扎实推进。新和实业成功研制出棕色中硼硅药玻管,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鑫业特种润滑油脂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鲁蒙玻璃等3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盛通聚源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成立6个产业招商小组,大力开展专题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2个。现代农业加速提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总产再创新高。牧原生猪养殖3个分场、家合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等项目竣工投用,省级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商豫鲁农博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了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1个;认证面积达到34.8万亩,位居全市第一。

“都市生态”莲子、“黄河之莲”莲藕2个品牌成功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大力推进“四水同治”,范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等工程加快建设,全市“四水同治”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在范县召开。河长制工作位居全市第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鼓励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正东商业综合体、新城国际商业广场即将投用,板桥古镇核心区等项目扎实推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0.2亿元、网络零售额3.75亿元。中原荷花园、毛楼生态旅游区复工复产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收入2658万元。

抓统筹、促融合,城乡面貌大幅提升

范县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东北环、十字坡大道北延等6条道路竣工通车。黄河路东部雨水工程、城区各单位及家属院雨污分流扎实推进,铺设雨水管网14公里、污水管网6公里,加快老旧小区改造,1007 户住房旧貌换新颜;完成既有建筑能效提升102万平方米,改善了群众生活品质。大力实施城区绿化,加快推进拆墙透绿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8.9万平方米。

县委党校新校区、县档案馆搬迁启用,城市承载力、带动力不断提升。持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卫生改厕1.2万户;新建“四美乡村”示范村15个;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规模以上养殖场处理设施配套率100%,乡村环境更加美丽宜居。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85%以上的村有了经营性收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保民生、兜底线,群众福祉日益增进

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2.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12%。十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其中新建、续建城乡学校及公办幼儿园10所,9个社会足球场、县福利中心配套、怡苑养老服务中心及4个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建成投用,146个脱贫攻坚项目全部竣工,省级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亮点初显,城乡供水一体化、彭楼灌区改扩建、县人民医院多功能楼等项目扎实推进。

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开通复工专车,组织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发放援企稳岗补贴资金341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363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5亿元,支持4436人创业就业。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9516万元,保障对象4.8万余人次。全年医保统筹报销支付费用3.98亿元,受益群众55.8万人次。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628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县人民医院病房医技综合楼竣工投用,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百年传承,薪火相传。范县将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着力打造“工业强、农业优、文化兴、生态好”的和美范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范县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记者 张西恒 通讯员 李红忠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