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的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的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城市建设更时尚、更宜居,龙都人民生活幸福感更强。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60平方公里新型化工基地建设,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企业风采”,扶贫攻坚,以及民生重点工程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我市5年来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以飨读者。
濮阳网讯 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提高14.5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下降11.4%、4.5%。一“升”一“降”两组数字,真实反映了今年年初以来,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增长调结构,抓招商上项目,夯基础创优势,实现了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精准施策,助力转型发展。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2017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五条”措施,从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企业用地保障等方面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分包企业制度,每位市级领导、每个市直部门各联系1~2家民营企业;开通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重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订下发《濮阳市2017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深化“惠企政策进千企”服务活动,落实“企业服务日”制度,选派50名“首席服务员”深入企业
开展“点对点”分包服务,并组织政策宣讲团不定期深入企业开展宣讲活动。按照《濮阳市解决民营企业建设遗留问题实施方案》要求,收集、梳理34家民营企业的43个遗留问题,组织有关部门现场督导。截至目前,督导的14家企业的28个问题,已解决5家企业的7个问题,其余问题已明确办结时限。搭建银企洽谈对接平台,落实“金融服务日”制度,目前已组织金融服务专场对接会6场,对接企业300余家,为104家企业发放贷款11.3亿元。积极发挥过桥周转资金和“助保贷”作用,截至目前,已累计为80家企业提供过桥周转资金和“助保贷”4.1亿元,为企业节省“倒贷”成本约2200万元,增加产值7.5亿元,带动就业近2300人,增加税收近6000万元。
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既要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更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发展。2017年,我市工业经济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为主线,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认真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关闭了闽泉金属加工、中鑫金属加工2家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开展“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为营造碧水蓝天做贡献。截至3月底,全市共排查出4924家“小散乱污”企业,目前已取缔1984家、整改2940家。安排人员全天24小时加强监管,认真做好企业错峰生产工作。一系列措施使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截至5月1日,我市的PM10累计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PM2.5累计浓度为9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49天,比去年同期增加7天。
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通过“造血”“输血”实现腾笼换鸟和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我市共有工业技改项目87个,截至4月底,21个项目竣工投产。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将为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发挥重要作用。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我市围绕石油化工、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羽绒及服饰加工等优势产业,开展定点招商、集群招商,不断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一季度,我市产业招商六组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个,签约金额203.21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个,签约金额154.9亿元。此外,我市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季度,以惠成电子、蔚林化工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企业迅速成长;新型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4.5%,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7个百分点。
“两化”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2017年,我市以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智能制造培育工程,根据我市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特点,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试点。濮耐集团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龙丰实业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试点企业。通过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动,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有效加快我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进程。(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李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