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出现这样一项技术,只用“字母键盘”就可准确高效地输入成千上万个汉字。推动汉字信息化的“王码五笔字型”发明者叫王永民。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博大精深的汉字与字母输入方法难以兼容,使我国信息处理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为此,王永民创立了“形码设计三原理及数学模型”和“汉字字根周期表”,并据此发明了“王码五笔字型”,开辟了计算机时代汉字应用的新纪元。
1983年,王永民完成了使用英文原装键盘36键汉字编码方案的上机试验。很快,他获悉,台湾已经有了更先进的26键“仓颉码”输入方案,他的方案白费了功夫。经反复试验,王永民终于发明了一种叫“末笔字型识别码”的奇妙方法,把36键方案升级为25键方案,完成了世界上汉字输入技术的“登顶一跳”。
多年来,中国专家学者为实现汉字信息化付出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支秉彝发明了我国第一个用26个英文字母键“形音结合”地为汉字编取代码的技术方案;北京大学教授王竹溪选取了56个新部首,把汉字“拆解”成“新部首”的序列……王永民,则成为“王码五笔字型”的代表人物。
王永民表示,“洋键盘”上的螺丝钉一个都不动,装上软件,就变成中国人高效实用的汉字“盲打”键盘,这是中国人为了文化传承勇于创新奋斗的结果。
年过七旬的王永民还将继续创新,将用趣味动漫的方式标识键位,使得“形码”更容易普及,更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承。据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