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改革开放在基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巧手染出新生活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03 08:45:08   

7a52b153-3b15-4f54-93f5-161f5ef08547.jpg

用莲蓬、荷叶熬制的染料可以当饮料喝。

bdf90f40-1db1-4a63-ae76-8f8fecb4c431.jpg

浸染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804a1fc0-0798-432c-b56e-6a4aaf4ef77a.jpg

过滤染料。

6004e289-0422-4b98-a0f4-cbb72372c2aa.jpg

展示劳动成果。

3a2bfa96-74a5-438b-ad32-18d03f68e69f.jpg

裁剪布料。

b00be2c4-a9ac-4bb3-ae79-893f9a2b7d07.jpg

对原材料称重配比很关键。

e0cc0675-b4fa-46b4-8d9b-361228016983.jpg

莲蓬,荷叶,染料的原材料。

莲蓬,荷叶,原本是一文不值的废弃物,但到了范县陈庄镇韩徐庄村的几位妇女手中,却神奇地变成了宝贝。

2018年12月28日,记者在韩徐庄村刚兴建起来的不染工坊看到,几名妇女把从荷塘里搜集来的莲蓬、荷叶称重后,分别放入两个不锈钢容器里,按比例加入清水,放在电磁炉上进行熬制。一个小时后,竟然熬制出四种不同颜色的纯天然染料。随后,她们把纯白色的亚麻布料裁剪成大小不一的布块,再把这些布块折叠出不同的花型,放入盛染料的容器内,继续在电磁炉上控温煮染。半个小时后,她们将布块捞出展开,奇迹出现了:洁白的布料竟被依次染成明亮的黄色、静雅的橄榄绿、温柔的茶色和清冷的灰墨色。缤纷的颜色加上村妇们巧手叠成的荷花、荷叶、莲蓬、云朵等图案,普通的布料摇身变成一件件清新淡雅、泼墨写意的艺术品。

韩徐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郭自红对记者说,这得益于中国石油、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大地乡居为做好产业扶贫、拓展村民就业渠道而共同推出的“荷乡能工计划”,天然染色就是该计划中的一项。12月中旬,村里专门聘请上海的工艺师,对多名妇女进行专项产业技能培训,并开设了不染工坊。这个染坊让村里的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也助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天然染色,是指使用植物天然染料为染色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助剂,在染色过程中以大自然中的泥土、矿物质、生物酶作为天然媒染剂对产品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在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以前,莲蓬、荷叶在俺这都是废弃物,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实用价值。俺村周边种植的莲藕有3万多亩,资源多的是。”村民王素琦说,大到床单、枕套、衣服,小到丝巾、手绢、茶杯垫等,不管是亚麻、纯棉布料,还是真丝布料,都能用这种纯天然的染料染成漂亮的产品,即使是做成贴身衣物,也不会对皮肤有任何伤害。

经过几天的培训和反复练习,几名妇女已经熟练掌握了从原材料筛选、称重、加温熬制、过滤、配比、调色到布料裁剪、折花、控温、浸染等每一个操作环节。尽管做工工艺异常烦琐,原料和水配比要求非常精确,温度控制十分严格,但她们学得非常快。“我们都是从小在奶奶的织布机前长大的,对农村手工纺织、印染之类的活儿并不陌生,所以学这个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村民汪道梅说。

作为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天然染色具有天然、环保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却濒临失传。如今,这一工艺能够在韩徐庄扎根发芽,是天然染色的一次很好的回归。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身边能源等的日益重视,天然染色必将在韩徐庄村妇女手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记者 贺德敬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