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改革开放在基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脱贫路上的“养牛倌”
——范县濮城镇潘庄村王显军脱贫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04 08:53:30   

王显军,范县濮城镇潘庄村普通农民。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他家被纳入2016年的贫困户。2年来,在镇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下,王显军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养牛产业,2018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2245元,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还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榜样。“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王显军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3年前,王显军一家四口生活在潘庄村,夫妻二人依靠不足4亩的土地供养着一家人的生活。7年前,王显军的大儿子王振在外地务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腰部骨折,虽经救治痊愈,但已不能从事高强度的劳动,严重影响了外出务工;二儿子王友哲正在读大学,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十分拮据的境地。按照农村习俗,两个孩子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而家庭状况使王显军面对孩子的婚姻状况一筹莫展。王显军本想着依靠养牛致富,但手头的拮据让他变得灰心丧气,甚至有了得过且过、无心发展的念头,脱贫致富对当时的王显军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2016年,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王显军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他家成为新识别的贫困户。根据其家庭状况,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多次深入他家与其谈心,向他讲解国家扶贫政策,并鼓励他发展养殖产业。  

为减轻王显军的生活压力,提振生活信心,镇村干部为其家庭购买了生产用的电风扇和生活用具,并为其申请到户增收和办理小额贴息贷款。随着第一批5000元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到位,本身有着丰富养牛经验的王显军重新拾起了产业发展信心。很快,他就用5000元到户增收项目资金购买了两头小牛犊,与妻子在自家后院搭起了牛棚,起早贪黑地储备饲料、养牛放牛。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夫妻二人从不叫苦喊累,像培养孩子一样精心喂养牛犊,一心就想着把两头小牛犊养得膘肥体壮。  

看着王显军重拾生活信心,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5月,镇村干部又协助其申请办理了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  

王显军利用这笔贷款,又从外地购买4头优良品种牛。2017年年底,王显军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4934元,顺利实现脱贫,成为潘庄村第一个脱贫的贫困户,也成了全村靠养殖致富的能手。  

为进一步提高王显军的养殖效益,使其能达到稳定脱贫,2018年5月,驻潘庄村第一书记陆凤成帮助王显军报名参加了创业致富带头人专业培训班。为期7天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王显军的养殖技术水平,每当有人提起养牛话题时,王显军说起来总是滔滔不绝,自豪感和成功感让其倍感骄傲。  

为改善养殖条件,9月份,陆凤成和村“两委”成员积极努力,又帮助王显军把通往养殖场的道路进行了硬化,饲料运输和日常出入更为方便。目前,王显军的养殖场牛存栏数达9头,年收益在3万元以上。如今,朴实的王显军逢人就夸:“共产党真好,驻村书记真好。”  

当前,一部分贫困群众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是脱贫攻坚中问题的症结。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就不能忽视贫困户的“失志”思想,要深挖其思想问题根源,唤起其“自立自强”意识,教育和引导其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家庭暂时的贫困。王显军为贫困户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的脱贫致富经历,必将激励濮城镇更多的贫困户一起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王义 王献伟)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