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基金会挂牌成立。
群众在看捐款名单。
大家踊跃捐款。
“跟大家比,我可能是捐款最少的,只有50元,不值得一提。尽管大家说我本身就是低保户,不用跟着捐款,但我举双手赞成村里成立的这个公益组织,不管多少,我也得献一点我的爱心。”11月21日,在濮阳县渠村乡叶庄村村民委员会院里,患有股骨头坏死症、拄着拐杖走向叶庄村爱心基金会捐款箱的村民叶银海如是说。
叶庄村爱心基金会成立于本月16日,是由村“两委”倡议、全体村民积极响应成立的一个公益组织,宗旨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扶贫济困,助残助学,移风易俗,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爱心基金会会长由德高望重的叶银国老人担任。
叶银国今年69岁,在村小学执教了大半辈子,村里50岁以下的人差不多都做过他的学生,是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如今,他当爱心基金会的会长,既为大家所拥护,更为大家所信得过。所以,几天来,叶庄村爱心基金会成立的消息像冬日暖阳一样,温暖着每一个村民的心。那些工作在外和远嫁他乡的叶庄儿女,一面通过电话、QQ、微信、微博等渠道表示祝贺,一面借助银行转账或微信红包的形式踊跃捐款。还有人专程赶来,捐款的同时,借以回乡省亲。记者的同事王同录也是叶庄村人。听说记者要去叶庄村采访,他欣然陪同前往,并悉数捐出随身带的800元。他说:“我小时候有点皮,握惯了弹弓和石子的手就是握不住笔。是叶老师耐下心来,手把手地教我写出今生认识的第一个字。我现在能当记者写文章,离不开叶老师当初的发蒙。不冲别的,就冲叶老师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热心公益事业,还这么关心村子的文明建设,我作为他的学生,怎么也得专门赶来参与一下,要不这心里过意不去。”
今年49岁的王喜成是叶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叶庄村爱心基金会的组织者和发起人之一。记者从张贴在村委会墙上的捐款名单上看到,他捐了1万元。他说:“爱心基金会要做的事情都是村‘两委’要做的事情,是在帮村‘两委’的忙。所以,我想尽我所能多捐点儿,也算给大家表个态、带个头。”
王喜成早年靠起早贪黑地买卖粮食和销售预制板起家,深知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一部分人通过特色种植、养殖业或做生意渐渐富裕起来,手里有了些余钱,但一个不好的现象是,一些人开始在红白喜事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还有些年轻人,辛辛苦苦在外打工一年,到春节回家却大大咧咧地酗酒、打牌,或买烟花爆竹放着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单拿放烟花来说,只是看着痛快,实际上又烧钱又污染空气,还易引发火灾。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觉得无论如何得给大家的余钱找个健康的出口。思来想去,就想到能不能成立个公益性的组织,让大家把一时用不着的余钱集中起来,花到该花的地方——慰问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以前村里谁家遇上了难事,比如因病致贫或因学致贫的时候,尽管村“两委”积极救助,手头宽裕的村民也及时伸出援手,但只能解燃眉之急,终归没有一个长效机制,难以接力持续下去。把有爱心且有余钱的人组织起来,积少成多,握指成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作用一定会更大,效果一定会更明显,村风村纪也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改观。当他试着向村班子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村委会主任张凤垒率先表态说:“咱俩想一块儿了。”
事实上,不仅村里的干部群众都说这个主意好,乡党委、政府和县派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也表示赞同和支持。然后,王喜成向叶银国老人汇报了这一想法,并准备请他出面主持这项工作。老人笑了,当即表示要不遗余力地发挥余热,还拍着他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当年我算没白教你这个学生。”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经过反复多次的物色人选和细化章程,叶庄村爱心基金会终于正式成立了。
为人师者,自然最看重教育事业。叶银国告诉记者,这几年,因为乡里不再设高中,很多农村娃娃上完初中就不再上学了。就像王喜成见不得有人烧钱一样,他最见不得有娃娃不上学,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然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上学肯定会少一条出路。叶银国说,如果条件允许,他打算建议基金会专门设一项教育基金,除了资助贫困学生,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还要奖励考上高中的学生,在全村形成兴学向学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叶庄村爱心基金会的保管员叫王丽萍。她告诉记者,截至21日,捐款人数已逾70人,捐款数目已逾5万元。据她掌握的情况看,到元旦和春节前夕会再迎来一个小高峰,不少在外地工作或做生意的人已明确了捐款意向。她说:“我一个在南方务工的侄子给我发微信说,他要忍住手痒不发红包、不转账,等过年回家,好好体验一下为家乡献爱心的感觉。毕竟亲手把钱投到捐款箱有一种仪式感和神圣感。”
“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渠村乡政府的包村干部刘庆然说,“叶庄村带了个好头。我准备向乡领导建议,在叶庄村开个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全乡进一步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村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尽管叶庄村爱心基金会才成立不久,但产生的影响正日益明显,亲帮亲、邻帮邻的风气,已在这里蔚然形成。
(记者 高林 刘文华 摄影报道)
新闻热点